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特异性达93.8%.结论 上消化道GIMTs在胃以间质瘤为多见,EUS显示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在食管以平滑肌瘤为多见,EUS显示多起源于黏膜肌层.根据EUS声像图特征判断上消化道间质瘤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GIMTs 临床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夹脊穴直刺配合臭氧穴位注射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52例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阿昔洛韦每次0.6~0.8 g,4~5次.d-1,服7~10 d;治疗组在上述服用阿昔洛韦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夹脊穴直刺配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注射臭氧浓度25 mg.L-1,3~4 d治疗1次,治疗4~6次。使用疼痛的VAS评分、控制皮疹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1、7、30与60 d,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及60 d,对照组和治疗组VAS评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分别是(3.23±1.12)d和(4.03±0.96)d,低于对照组的(5.36±1.89)d和(5.63±1.5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优良率(76.0%)高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夹脊穴直刺配合臭氧穴位注射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可以及时控制病情,迅速缓解疼痛,并能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3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急进型11例,非急进型12例。急进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组AST、ALT、LDH值及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非急进型溶血-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组,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急进型溶血.肝酶升高一血小板减少组(P〈0.05)。结论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大大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肾替代疗法(D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AP并ALI患者随机分为DCRRT组、对照组各2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IL-8,比较其生命体征、氧合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RRT组TNF-α、IL-6、IL-8下降,生命体征好转,氧合指数提高,APACHEⅡ评分下降,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降低(P〈0.01或〈0.05)。结论 DCRRT能促进SAP并ALI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观察槲皮素治疗前后的高脂血症大鼠,阐述槲皮素降血脂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50只分组,建立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槲皮素高、中、低(150,100,50mg.kg-1.d-1)剂量组,10只/组,尾静脉取血测血清中的TC、TG、LDL、HDL、FFA等指标.结果 高脂血症时血清中的TC,TG,LDL及FFA含量升高(P<0.05),HDL含量降低(P<0.05),经槲皮素治疗后TC,TG,LDL及FFA含量降低(P<0.05),HDL含量上调(P<0.05)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槲皮素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建立本单位应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门控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放疗的基本流程,比较应用OSMS与CBCT确定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摆位误差的一致性。方法 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采用DIBH方法治疗,OSMS与模拟定位DIBH体表外轮廓配准,CBCT扫描与模拟定位CT配准各记录得到误差数据,数据包括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Rx、Ry、Rz。采用Pearson法分析两者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呈正相关,x、y、z方向平移误差以及Rx、Ry、Rz方向旋转误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4、0.84、0.65、0.41、0.54(P<0.01),95%CI值分别为-0.37~0.42 cm、-0.39~0.41 cm、-0.29~0.49cm和-2.9°~1.4°、-2.6°~1.4°、-2.4°~2.5°,均<5mm和3°。20例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患者系统误差<0.18cm,随机误差<0.24cm。结论 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中应用OSMS与CBCT两种方式确定与模拟定位状态误差具有一致性,CBCT图像引导基础上使用无辐射的OSMS验证位置信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7.
运用多样化的牙周特色治疗技术保留更多天然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是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慢性口腔黏膜损伤[1-2]。由于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3]。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国内口腔放疗和(或)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文献的研究质量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按照国际循证医学标准对其中采取随机对照设计(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有关口腔黏膜炎的疗效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论著9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22篇。从设计类型、诊断标准、疗效评定、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上述文献进行分析。结论:我国治疗口腔黏膜炎的RCT文献无法进行Meta分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9.
国内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循证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国内近5年复发性口腔溃疡药物治疗的疗效情况及研究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发表时间在1999-2003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的中文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和循证医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281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8篇,治疗方法共13种,对其中的3篇进行META分析,证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与口服维生索B、C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其95%的可信区间为0.432-0.656。结论 1999-2003年期间国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论著数量较多,但高质量研究较少,本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喷雾剂在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检测实验性大鼠舌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p16CDKN2A基因exon 1的甲基化状态 ,探讨关键基因甲基化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0 .0 2 g/L 4 硝基亚氧喹啉 (4NQO)饮水饲养清洁级SD大鼠 3 0只 ,分别于第 13、16、2 4周切取其正常组织、中重度异常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上述组织中p16CDKN2A基因exon 1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所有实验标本均扩增出 12 3bp的非甲基化产物 ,但未检测出甲基化产物。结论 :应用 4NQO成功建立实验性SD大鼠舌癌模型 ;抑癌基因 p16CDKN2Aexon 1在该实验性大鼠舌癌模型中未发生甲基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