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保存骨关节的全身整体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身整体血管铸型,近年来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1-3],制作的全身血管铸型显示也比较完全。目前较常采用盐酸腐蚀和自然腐蚀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主要为:(1)不能保存关节及韧带,制作的标本需进行各骨复位、串联、固定等,其操作复杂、难度大,尤其是手骨、足骨、肋骨、椎骨等处需在密  相似文献   
32.
<正>生物塑化标本已在解剖学教学和科研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8]。制作塑化标本,一般选择经调色乳胶或其它填充剂灌注过的或没有灌注过的标本,这两种标本在丙酮脱水、脱脂塑化后,其血管、神经颜色都很接近,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4.
头颈部静脉铸型标本制作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头颈部的结构及其动静脉系统配布特点等因素,头颈部血管铸型难度较大,特别是静脉铸型[1-3]。我们曾根据颅内、外动脉配布特点,采用颈内、颈外动脉同期分别灌注的方法,使这两个动脉系都均衡显示[4]。但静脉系仍显示欠佳。我们在此基础上,改进了静脉灌注方法,采用多点  相似文献   
35.
为了保留骨骼,头面部血管铸型标本腐蚀方法多采用自然腐蚀法[1-3],是因为头面部只有颞下颌关节一个联动的可动关节,其它的都是以缝的形式直接在一起。自然腐蚀后,颈椎关节可因两侧横突孔有椎动脉串连,双侧颞下颌关节也因有血管的攀附不会脱落。特别是在寒冷时间较长的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36.
过氯乙烯和牙托材料的混合填充剂在铸型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能用于解剖学技术的铸型方法,有溶剂挥发后凝固成型法和化学反应成型法.在溶剂挥发后凝固成型法当中,认为过氯乙烯是比较理想的铸型材料,是铸型标本首选的填充剂.其优点是支撑力强、柔韧性好、成型美观、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化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都比较稳定[1-3].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臂丛根部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观测臂丛根部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例新鲜标本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臂丛根部穿椎间孔时与周围组织的联系。结果:①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相应的后根比前根粗,后根间存在着复杂的纤维联系。②臂丛C5、C6神经根分出角小于前支分出角,C7、C8、T1神经根分出角大于前支分出角。③臂丛C5、C6神经根在椎间孔处与前、中斜角肌起点处的腱性组织交织,并与上半椎韧带融合,且有薄层纤维筋膜鞘样结构,将椎动脉、椎静脉与之包裹一起;C7、C8、T1少见或未见与前述结构的联系。结论:臂丛神经根解剖结构的差异是臂丛C5、C6神经根较C7、C8、T1神经根不易形成根性撕脱的主要原因,熟悉臂丛根部的显微解剖有助于临床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诊治。  相似文献   
38.
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通常采用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混合腐蚀法、自然腐蚀法和强碱高温腐蚀法。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和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对骨质的损害较大;混合腐蚀法和自然腐蚀法标本制作周期长,需半年以上,且污染周围环境;强碱高温腐蚀法,因碱溶解产热较高,细小血管铸型易被溶解或变形,制作出的血管铸型标本只能保留下粗干,不适用于要求精细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研究的需要。且脂肪不能完全腐蚀,并生成皂化物,影响标本美观。我们经过长期实验研究,采用Ca(OH)_2饱和的乙醇碱液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建立精细化的鼓膜-听骨链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方法 通过Micro-CT获取精细断层数据(螺距0.24 mm,断层图像共464张),利用多软件综合处理,数字化重建鼓膜-听骨链,使用有限元进行谐响应振动力学分析,与激光多普勒在颞骨标本上获取的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数字化重建的鼓膜-听骨链模型,于100Hz、800Hz、8000Hz处,鼓膜数据采集点振幅分别为0.022μm、0.031μm、0.0041μm,镫骨足板数据采集点振幅分别为0.011μm、0.015μm、0.000069μm,各频率对应振幅与激光多普勒所得结果区间相符,趋势一致。 结论 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的数字化还原鼓膜-听骨链,后续可通过该模型,进一步实验分析听骨链生理及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测量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内耳后动脉的走行长度、分布宽度及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例尸体头颅标本行血管铸型,其中1例行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后X线摄影,分别测量耳后动脉走行的长度、分布的宽度及范围。结果:耳后动脉走行平均最大长度12.54(11.54~13.70) cm;平均最大宽度分布6.74(5.54~7.93) cm;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造影测得耳后动脉走行平均最大长度为7.84(7.72~7.95) cm;平均最大分布宽度为4.57(4.28~4.85) cm。结论:在临床上,制取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平均最大切取面积为12.54 cm×6.74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