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3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1999年6月,南平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组,依据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标准严格按照闽卫地(1999)153号《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内容及步骤对我市消碘缺乏病目标工作进行评估。 我们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方法进行抽样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蛲虫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 ,近年来笔者用川楝子合大蒜外敷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89例中 ,男 42例 ,女 47例 ;年龄 1岁~ 1 0岁者 73例 ,1 0岁~ 50岁者 6例 ,50岁~ 70岁者 1 0例 ;初次发病者 52例 ,反复发病者 37例。2 治疗方法 取川楝子适量焙黄研末 ,装瓶备用 ,每晚睡前将两枚大蒜捣泥 ,混入适量药粉 ,搅匀后用胶布贴于肛门外 ,次日晨揭去 ,洗净肛门 ,晚上继用。用药同时 ,嘱病人注意饮食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3 治疗结果  89例中 ,一周内治愈者 63例 ,1周~ 2周内治愈者 2 6例 ,随诊半年以上无一例…  相似文献   
63.
目的优选断血流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断血流皂苷A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对影响断血流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断血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断血流药材加水浸泡1 h,第1次加12倍量水,第2次加10倍量水,每次提取时间为1.5 h。结论正交试验所优选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4.
正交法优选β-环糊精包合白术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 β_环糊精包合白术挥发油的工艺进行优选。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从白术挥发油与β_环糊精的比例 ,包合时间以及包合温度等方面进行筛选。结果 :白术挥发油与β_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二者比例1∶10,包合时间15min ,包合温度30℃。结论 :此工艺可行 ,为白术挥发油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应用二氧化氯自然挥发法消毒医院病房的空气,以提高病房空气质量,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同时监测和评价消毒效果。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每间面积<30 m2病房角落里放置3个挥发容器,容器内加入水150 ml+二氧化氯消毒剂250 mg,通过二氧化氯持续自然挥发消毒病房空气,并对病房空气进行检测。结果二氧化氯的持续作用,可杀灭悬浮在病房空气中的结核菌及病原微生物,合格率为98.0%;经持续监测,菌落数低于卫生部的标准;消毒效果满意。结论应用二氧化氯自然挥发进行医院病房空气消毒,其消毒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6.
王艳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43-1144
痛经是指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亦称"经行腹痛"。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  相似文献   
67.
探讨中药治病的原理,了解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方位的特点。因此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起着整体调节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中药治病原理的研究将更加的全面和准确。  相似文献   
68.
王艳霞  吕燕云  刘立洲  彭丽 《眼科》2011,20(5):329-331
目的通过与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评价透气半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治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通过屈光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271例(492眼)。方法在验光检查的屈光不正患者中连续选取高度近视(球镜>-8.00 D)合并高度散光(柱镜>-2.50 D)患者271例(492眼)。每一被检者分别采用框架眼镜和RGPCL两种矫正方法进行屈光矫治,要求被检者坚持框架眼镜和RGPCL每日交替配戴,逐步适应两种矫正方式。并在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矫正视力。戴镜6个月后,对被检者用两种不同的矫正方法所得的矫正视力进行对照比较,并观察配戴RGPCL后的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及角膜内皮计数。主要指标框架眼镜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角膜曲率半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配戴并发症。结果戴镜6个月时,患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1.0者分别为75眼(15%)和311眼(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3,P=0.001);两种矫正方式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6±0.3)和(0.9±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0.002)。被检者在配戴RGPCL 6个月后角膜曲率半径平均变化(0.03±0.02)mm,眼压平均变化(2±1)mm 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变化(164±60)个/mm2。配戴RGPCL期间有16例(27眼)发生角膜上皮浅层划伤,4例因镜片污染主诉异物感,治疗后痊愈,未影响RGPCL的矫正视力。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配戴RGPCL能够获得较框架眼镜更为清晰的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69.
王艳霞 《现代保健》2010,(1):123-123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维持自主呼吸或呼吸支持治疗的保障,是保证有效通气和充足氧供的关键,是各脏器功能恢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70.
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死亡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急性肺栓塞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死亡预测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5月至201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折、关节置换、脊椎疾病、骨肿瘤手术后确诊的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患者134例,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28)和存活组(n=106)。分别分析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动脉血气、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平均年龄高于存活组(P=0.043),晕厥和血压降低发生率也高于存活组(P=0.009,P=0.041),而动脉血氧分压p(O2)低于存活组(P=0.035);心电图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SQT、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运动功能障碍的比例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18,P=0.030,P=0.042和P=0.038);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LT、LDH、CK-MB升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35,P=0.0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死亡预测因子包括年龄(OR 1.182,95%CI 1.010~1.383,P=0.036)、低氧血症(OR 1.128,95%CI 1.018~1.249,P=0.022)、血压降低(OR 3.346,95%CI 1.116~10.031,P=0.031)、右心功能不全(OR 4.083,95%CI 1.040~16.035,P=0.044)和CK-MB升高(OR 3.466,95%CI 1.054~11.400,P=0.041)。结论:骨科手术后死于急性肺栓塞者血清ALT、LDH和CK-MB升高发生率高于存活者,患者年龄、低氧血症、低血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CK MB水平可能有助于急性PTE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