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727篇
预防医学   32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82篇
  3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志强  李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14-2615,26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某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血管性眩晕患者9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26~86岁,平均57.8岁。另选择9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磁共振设备选择德国西门子MAGNETOM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颈联合线圈,行常规颅脑MRI平扫、颅脑3D-TOFMRA及颈部2D-PCMRA。由3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狭窄情况及脑内梗塞灶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有43位患者的MRA图像显示动脉狭窄,占43.87,明显高于对照组(6例,6.25)(P﹤0.05)。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的MRI图像显示腔隙性脑梗塞,对照组中未发现脑梗塞。②观察组患者中存在单纯后循环动脉狭窄26例(26.53),明显多于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9例,9.18)(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为血管性眩晕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应该作为其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2.
运用ELISA技术测定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研究精神分裂症与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的关系。用间接ELISA检测153例正常人、32例连续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入院前至少14天未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完成12周治疗,再次测定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及3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阳性率为2.6%(4/153)、复发精神分裂症组为44.6%(58/130)、初发精神分裂症组为23.3%(7/30);连续服药组为40.6%(13/32)、未连续服药组为45.9%(45/98);60例完成12周治疗的分裂症患者入院时为46.7%(28/60)、12周末为40.0%(24/60)。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前是否服药与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无关,分裂症患者经12周治疗前后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无变化。  相似文献   
993.
王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8):953-95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柳氮磺吡啶(SASP)加思连康(四联活菌片)治疗20例为治疗组,单用柳氮璜吡啶治疗2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0%,有效率80%;对照组分别为10%和50%。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柳氮璜吡啶联合思连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大豆的皂甙(soyasaponin,SS)对实验性大鼠矽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复制大鼠矽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肺组织丙二醛(MDA)在染尘及SS干预后的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细胞Fas和FasL表达的改变. [结果]给予SS后,与对模型组相比血清SOD升高、MDA显著降低(P<0.05).SiO2组Fas蛋白表达为相应对照组的4.51和5.05倍.其阳性信号主要集中于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 [结论]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矽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一定剂量的大豆皂甙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从而缓解矽肺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奥沙利铂是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有效药物之一。已有国外学者总结和分析欧美人群使用奥沙利铂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但在国内仅有一些个案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和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109例一线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的转移复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109例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患者中,13例(11.9%)发生过敏反应;109例患者化疗总疗程数是546,其中23个疗程(4.2%)出现过敏。在23次过敏反应中,Ⅰ度13次(56.5%),Ⅱ度8次(34.8%),Ⅲ度2次(8.7%),没有Ⅳ度过敏反应发生。发生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中位疗程数为第5疗程,出现过敏反应时患者已接受的奥沙利铂的中位累积剂量为1200mg(400~1600mg)。过敏反应在奥沙利铂滴注开始后5~360min发生,中位时间180min,经过停药、对症处理和抗过敏治疗后全部缓解。其中8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应用奥沙利铂前,使用5-羟色胺受体Ⅰ阻断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药物,4例未再出现过敏反应。女性较男性更易对奥沙利铂过敏(P<0.05),...  相似文献   
996.
鉴于计算机USB接口拥有的诸多优点,大量由计算机USB口供电的医用电气设备被开发出来。但由于其在供电方式和使用方面的特殊性,此类设备在电气安全方面很难符合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本文通过剖析USB接口的电气特性,结合医用电气设备在电气安全方面的专用标准:GB和IEC,得到由计算机USB口供电的医用电气设备的设计原则,以避免此类设备的设计失败。  相似文献   
997.
改良Stoppa入路是骨盆骨折前方主要手术入路之一, 而髂外静脉损伤是术中最严重并发症, 会导致严重出血、缝合非常困难, 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髂外静脉在向近端走行过程中离真骨盆的距离越短, 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髂外静脉损伤的风险越高。髂外静脉损伤的原因有术者失误、牵拉伤、内置物影响、下腹部手术史, 但目前尚未见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发现髂外静脉走行变异的报道。笔者报告1例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发现髂外静脉走形变异, 探讨经该入路治疗时如何避免髂外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998.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导致老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其早期识别存在困难。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VCI的重要手段,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认知障碍而言是较理想的成像工具。扩散张量成像(DTI)等功能磁共振技术能反应病变早期功能变化信息,在VCI早期识别中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DTI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9.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亦称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其病变主要在关节软骨,其发生与生物机械、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因素有关。以手、膝、髋和脊柱关节最易受累。因病变关节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将OA分为手OA、膝OA、髋或脊柱OA等。因病因不一,临床上有特发性和继发性OA之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内镜下治疗配合技术的方法。方法对317例食管黏膜下肿物的患者,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探查,有197例来源于黏膜深层,对有内镜下治疗适应证,且同意内镜下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肿物所在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对治疗配合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内镜下治疗89例患者,其中83例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4例行内镜下勒扎术,2例行内镜下单环套扎术。无迟发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复查病变全部根除,无残留。结论对无内镜下治疗禁忌证的食管黏膜下肿物,无论选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还是内镜下尼龙绳勒扎术或是内镜下套扎术,均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