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该用药方案对病人血压变异性的改善作用,
为高血压治疗中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可靠证据。方法: 收集2013-10 ~ 2016-03 于我院就诊的≥18 岁的高血压病
人共124 例纳入研究; 以上入选病例按数字表法分至A、B 两组,进行为期12wk 的临床降压治疗对照试验; 其中
A 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固定剂量口服治疗,B 组则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剂量口服治疗; 主要评价指标
为入组基线以及治疗6wk、12wk 各时点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异性的比较,次要评价指标为2 组6wk 末的血压达标
率及治疗过程中的新发不良事件记录。结果: 与治疗前基线参数相比,A、B 两组治疗6wk 和12wk 时24h SBP、
日间SBP、夜间SBP、晨峰SBP 及SBPV 水平均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组间t 检验显示,与
B 组比较,A 组治疗6wk 及12wk 时,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 及日间SBPV 水平均进一步下降( 均P<0.05) ,
而治疗12wk 时,A 组24h SBPV 水平显示更低( P<0.05) 。在治疗6wk 末的血压达标率和疗程中新发不良事件
的比较中,两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没有显著性( 均P>0.05) 。结论: 在成人高血压治疗中,固定剂量下的缬沙坦
联合氨氯地平的用药方案,降压效果可靠,血压变异小,在血压控制和降低血压变异性方面,较缬沙坦联合氢氯
噻嗪的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