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71例(97个膝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行了膝关节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SH)2.5ml,1次/周,共5次。以膝关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等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经6个月~4.5年(平均19个月)随访,本组71例(97个膝),疗效优49例(65个膝)(67%);良12例(19个膝)(19.6%);中8例(11个膝)(11.3%);差2例(2个膝)(2.1%)。优良率为86.6%。结论透明质酸钠能有效地抑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等,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2.
内侧副韧带(MCL)是膝关节内侧维持关节稳定性的最主要韧带,其功能与前交叉韧带(ACL)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M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韧带损伤,其损伤后将对ACL生物力学产生影响,同时增加了ACL损伤的风险。研究MCL损伤后对ACL生物力学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入理解MCL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支持。笔者对近年来MCL的解剖、功能、生物力学、损伤后对ACL生物力学的影响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三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Hirata等[1]于1970年首次报告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nautoimmunesyndrome,IAS)。其特征为严重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抗体(IAA)阳性及从未接受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至1994年10月,全世界已陆续报道20...  相似文献   
94.
患者女,12岁月经初潮,周期不规律,每5~8个月来一次,共来潮三次,此后闭经.近3年体重增长较快,每年达10公斤,渐出现声音粗哑,体毛浓密,皮肤粗糙伴色素沉着,尤以颈项部、腋下、腹股沟区为著.  相似文献   
95.
基于MRI快速建立前交叉韧带三维数字化模型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利用MRI二维图像快速建立前交叉韧带(ACL)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并评估模型的真实可靠程度。 方法  选择 20 例临床诊断为ACL断裂患者的术前健侧MRI图像资料,导入自主开发的ACL快速分割技术软件(3D MIA )进行图像分割,再以面绘制方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膝关节及ACL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模型的ACL长度、宽度、厚度及与人体三个解剖平面的角度,所得数据与前期解剖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对比,评估模型的可靠程度。 结果 造模包括膝关节各骨性结构及前后交叉韧带,平均造模时间18 min,测量得到ACL长(39.80±1.86)mm、宽(5.80±1.83)mm、厚(9.96±1.26)mm;ACL与冠状面夹角(27.58±3.64)°、与矢状面夹角(39.82±4.01)°、与水平面夹角(22.27±4.23)°。与前期研究获得的相应数据对比,经独立样本t 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自主开发的ACL分割技术及三维重建软件可以快速且较准确地建立健侧 ACL三维数字化模型,为计算机辅助ACL手术系统及实现ACL临床仿真个体化解剖重建提供了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上、下相邻及非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规律。 方法 通过三维运动采集系统捕捉到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前、后C2~T1各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种状态下的运动角度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分析得出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各节段的运动变化规律,发现融合术后其他各节段六种运动状态下运动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下相邻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伸、前屈及双向侧屈融合效果更好,稍优于左旋及右旋状态下的融合效果。而在运动补偿比例这点,各运动状态,下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比例(平均值大于30%)也远高于其它节段。 结论 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代偿性运动幅度增加是导致其退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由于缺乏理想的局部皮瓣,肢体软组织缺损修复面临严峻挑战.穿支皮瓣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成为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新趋势之一,尤其是在创伤骨科领域.穿支皮瓣技术能有效改善受区外观与功能,对供区破坏较小,因此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术式.该文就穿支皮瓣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测量分析华南人髋臼前倾角,为设计适合华南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115例患者及志愿者(男63人,女5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身高和性别不同分组。对各组研究对象骨盆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人Mimics软件重建髋臼三维模型;采用Imageware软件测量髋臼模型前倾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得华南人髋臼前倾角平均值为16.37°,与我国其他地区人群及欧美人存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髋臼前倾角较女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前倾角大小与身高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精确测得华南人髋臼前倾角,为华南人髋关节解剖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为设计适合华南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华南地区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个性化原位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技术与结果。方法该技术包括3部分内容,首先在术前进行膝关节三维CT与MRI扫描了解患者韧带足迹与排列特点,其次在术中对髁问窝和ACL在股骨与胫骨的足迹进行测量,以明确可以进行双束重建。最后,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手术前后采用KT2000、Lysholm评分、IKDC评分、拉赫曼与轴移试验进行手术效果评估。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择82例患者,男52例,女30例,评均年龄25.2岁。根据术前CT与MRI评估发现,股骨外侧髁3种形态:四边形、中间形、三角形3种,其中四边形髁最适合进行双束重建,三角形髁需要术中仔细测量;股骨与胫骨的ACL足迹均有2种排列:直行与斜行,术中可据此进行骨道钻制。本组术中将ACL足迹长度大于14mm,且髁间窝宽度大于12mm的患者入选进行双束重建。手术前后,ACL足迹测量结果完全相符者65例,髁间窝宽度相符者71例。82例均进行个性化双束重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三维CT显示骨道与术前设计相符,Lysholm评分由(49.3±9.2)分到(93.7±8.0)分,IKDC正常者77例,占94%。77例显示前后与旋转稳定均良好,4例双侧KT200检查显示3~4rnm前向松弛,但轴移阴性。1例失败需进行翻修。所有病例均对疗效满意。结论术前对股骨外髁形态、ACL股骨与胫骨足迹特点的判断对手术的设计至关重要,但手术中对髁间窝、ACL股骨与胫骨足迹的测量更具决定意义。采用个性化解剖位双束重建能较好地恢复患者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Nano-HA/PLLA)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取第3代将其与Nano-HA/PLLA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tissue engineering cartilage,TEC)。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内髁关节面造一直径4.5 mm、深度5 mm的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实验组、支架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予复合细胞的Nano-HA/PLLA、Nano-HA/PLLA及空白填充。术后12、24周取材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结果实验组显示缺损有骨软骨组织形成,软骨下骨基本达到生理整合,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支架组及对照组显示出有限的再生重建。以上三组12周Wakitani组织学评分分别为5.5±1.401,9.3±1.304和10.2±1.052,24周时为2.2±0.837,7.4±1.144和8.2±1.225,两个时间点实验组均优于支架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24周时优于12周(P<0.05)。结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孔Nano-HA/PLLA能提高成年兔膝关节承重部的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