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制备聚L-乳酸(PLLA)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的新型人工骨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熔融共混法,将PLLA与不同配比的n-HA进行复合,制备得到新型复合材料,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结构观察,体外降解试验等项目的研究。结果:当掺入n-HA粉末含量为20%时,PLLA/n-HA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可以增加到最大值,材料断口的形貌随着n-HA含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的脆性断裂特征,复合材料降解液的pH值和力学强度的降低时间较纯PLLA滞后,降解速度减缓。结论:PLLA/n-HA复合材料可明显提高单一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可减轻降解过程中酸性产物引起的炎症反应,保持较好的初始力学强度,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2.
背景:射频已用于治疗软骨损伤,但其安全性及后期疗效并不确切。目的:模拟关节镜条件下使用双极射频能量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估软骨细胞的活力和表面轮廓,进而评估双极射频治疗软骨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前十字韧带切断和内侧半月板切除制作双侧股骨软骨继发性损伤的动物模型。造模6周后按治疗时间不同对左侧膝关节软骨损伤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5,10,20s,右侧膝关节为对照侧,不做射频消融处理。治疗8周后观察双极射频治疗软骨损伤的后期效应。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发现,大部分双极射频处理面较对照侧软骨面光滑;10s组和20s组扫描电镜评分均明显高于5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0s组细胞死亡率高于5s组、10s组和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s组、10s组与对照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双极射频治疗软骨损伤可减缓软骨的退变速度,在达到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治疗时间,以减少对软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00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重建ACL,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利用RigidFix /Endobutton和Intrafix/可吸收挤压钉+门形钉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按照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按照Lachman试验、PST试验和KNEELAX3检查进行客观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0~48个月,平均2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50.2±6.4)分,术后最终评分平均(93.3±3.5)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0.00%;KNEELAX3测量结果:术前差别为5~15 mm,平均(9.85±1.4)mm,术后最终测量为0~5 mm,平均(1.46±1.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人工骨(Nano-HA/rhBMP-2)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75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以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A组),以Nano-HA人工骨(B组)及空白组(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扫描电镜(SEM)、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Nano-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后毛细血管襻(FCL)的变化。方法检测20例26个移植到手部的皮瓣,分别于移植后6、12、24h、3、5、7、14d观察皮瓣FCL的状况,并与皮瓣供区对应的健侧对比。结果皮瓣移植术后无血管危象的病例,术后瓣内FCL与健侧相应部位皮肤的FCL数量、宽度基本一致(P>0.05);术后出现静脉回流不足的病例,可于术后48h内观察到大量FCL,密度较健侧明显增多、宽大(P<0.05),阻断近端动脉后,FCL数目无明显变化,但襻的形态明显变小、变短;皮瓣发生动脉危象者,皮瓣内FCL消失,阻断近端静脉时,可见皮瓣内FCL缓慢出现,但密度、宽度较健侧明显小(P<0.01)。结论皮瓣FCL的检测是观察皮瓣术后血循环变化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总指挥棒",决定着医院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结果以及工作效率等.因此,绩效工资改革是激活医院活力,提升医院管理效能,深化医院综合改革最关键的内容之一.相对于公立医院微观层面的各种改革,绩效工资改革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工作积极性和工作重心,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医改的成效和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因此对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现状和改革方向做梳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利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的可控性、三维多孔立体结构的优点,制备骨组织修复材料磁性纳米多孔复合人工骨支架材料(n-HA/PLLA/Fe2O3),并检测其力学和降解性能.方法 低温快速成型仪分别制备不同成分比例的n-HA/PLLA/Fe2O3,再通过乙醇浸泡法测定支架孔隙率,采用电子试验机通过检测抗弯,抗压,弹性模量评价支架力学性能,通过电镜观察支架超微结构,浸泡磷酸盐缓冲液(PBS)进行降解试验,观察降解液的pH值变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 n-HA和Fe2O3的比例增加,复合支架材料的拉伸强度减弱,弯曲强度在n-HA和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时达到峰值(111.9 MPa),弹性模量随着n-HA和Fe2O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n-HA和Fe2O3含量为5%时出现大量的韧窝,孔隙率为83%;在n-HA和Fe2O3含量为10%断裂表面凹凸不平,孔隙率达到90%以上;在n-HA和Fe2O3含量为15%以上时断口又变得越来越平整,孔隙率在80%左右.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一定程度的衰减.结论 复合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制备比例中,通过不同组分的筛选和测定,设定最佳的组分配比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支架材料.当n-HA和Fe2O3成分为10%时,该磁性纳米多孔复合人工骨支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可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58.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 ,各类型游离皮瓣均有应用于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报道。游离皮瓣移植需吻合血管 ,同时手外伤病人常因损伤、污染严重 ,有失败的危险。故目前趋向于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我院自1989年 8月以来 ,采用各种带蒂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 32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18~ 50岁 ,平均 2 8 6岁。受伤类型 :挤压伤 11例 ,撕脱伤 9例 ,刀割伤 5例 ,爆炸伤 5例 ,热压伤 2例。所有病人均有肌腱或骨外露 ,并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粘合剂 (FS)对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愈合的作用。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青紫兰兔2 4只 ,首先在兔半月板上造成统一的无血运区损伤模型。随机将兔分成 2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FS治疗组。术后 2周、6周、12周分批处死动物 ,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空白对照组半月板裂口均未见愈合 ,FS治疗组能形成疤痕组织愈合。 结论 应用FS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0.
纳米骨粘合剂比普通骨粘合剂具有更强的粘合力、刚度和韧性等机械性能以及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骨传导性等生物性能,在临床骨折固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骨粘合剂对骨折固定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为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