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域心肌细胞活力和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对54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78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应变曲线描记技术获取左心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应变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心房收缩期(Ac)局部心肌应变值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舒张各期,66例(84.62%)的应变值(S)按前壁心尖、心底、中部的顺序,呈负值增大的梯度变化;MI组符合这一规律仅占9例(16.67%).IR期:正常对照组564节段(90.38%)为向上波段且走行较一致;MI组向上波段有123节段(28.47%),且各节段波走行不一致,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F期:正常对照组为快速向上波段(576节段,92.31%);MI组向上波段少(102节段,23.61%),两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F期:正常对照组多为水平波段(537节段,86.1%),MI组在缺血节段多为向上波段(392节段,90.7%),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主动舒张期的局部心肌应变值异常;应变曲线(SC)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局域心肌细胞活力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率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对56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应变率成像描记技术获取左心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应变率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整个舒张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在基线水平或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正常规律消失,梗死区域多为负值.等容舒张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在基线附近,应变率绝对值较小,心肌梗死组患者各节段心肌应变率相差较大.在快速充盈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丧失正常时的梯度变化规律.在缓慢充盈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数接近0;而在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多数为正值.在心房收缩期,正常对照组和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均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应变率值为负值. 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整个舒张期的局部心肌应变率显著异常.应变率成像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局域心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4.
病例一 50岁的高先生,患高血压几年了,一直没治疗,伤"心"! 门诊,一位50岁的高先生一进门就说:"医生,我是干体力活的,最近只要干活重一点儿,就觉得胸闷,喘不上气."医生问:"以前有高血压吗?"高先生说:"几年前检查说过血压高,没有感觉就没吃药." 经测量血压为158/104毫米汞柱,心率也快些,92次/分.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扩大了,心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都肥厚了,反映心脏舒张功能明显减低.颈动脉超声提示血管内膜明显增厚,还有多发斑块.  相似文献   
45.
背景: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骨髓CD34+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经作者查新检索,目前国际上仅有1篇小样本心腔内注射骨髓CD34+干细胞治疗心绞痛的报道。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对象:选取2007-07/2008-07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2例心绞痛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移植前1个月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为Ⅱ~Ⅳ级,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常规PCI术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于冠状动脉病变近端注入CD34+干细胞悬液15 mL,细胞数为(1.0~6.1)×106。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和导管置入。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比较及心肌血液灌注情况。 结果: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的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等各项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01~0.05),且移植后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优于移植后3个月。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随访6个月内,未观察到因冠状脉动脉内注射而导致的心肌梗死、心肌酶升高、心肌穿孔、心包积液、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后,可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6.
王世宏 《河北医药》2009,31(7):854-856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类型。现在的监测、评价血栓形成倾向的常规出凝血检查常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迄今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认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因冠状动脉损伤后启动的凝血瀑布反应。有关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过程已较清楚,可以进行体外试验进行诊断评价并指导临床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7.
白芍总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TGP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GP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TGP(1.0~5.0g/L)能抑制HepG2细胞生长,且呈浓度依赖性;TGP(1.5、2.5g/L)分别作用72h后,HepG2细胞出现体积缩小,荧光染色增强,胞核或胞质中可见致密浓染的块状或颗粒状黄绿色荧光染色;TGP(1.0、1.5g/L)药物作用72h后,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细胞凋亡现象并发现显著的S期阻滞。结论 TGP在体外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8.
骨斑点症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斑点症的X线影像特征。方法:对1例骨斑点症患者分别摄取头颅、胸部、骨盆、双肩、肘、腕、髋、膝、踝关节X线片。结果:本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为咳嗽胸透时发现肩、肘、腕骨、掌骨、指骨、膝关节、骨盆髋臼及股骨颈部、粗隆部、趾骨、跖骨、踝关节等处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结节形、类圆形、椭圆形,条形高密度斑点影,双侧对称,病灶密集分布于长骨干骺端,骨骺。越靠近关节病灶越密集,密度更浓,并融合成片;近病灶中央密度高,其边缘不甚清楚光整。其形态走行与骨的长轴走行一致;病灶侵及骨松质、关节软骨不受侵犯。结论:本症为无任何临床症状的罕见病症。X线平片为重要诊断依据。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骨骺的松质骨,靠近关节的周围。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运动幅度成像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对54例前壁心肌梗死病人(M I组)和78例正常对照者(NOR组)左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运动幅度成像描记技术获取左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幅度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心房收缩期(AC)局部心肌速度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整个舒张期,正常对照组从前壁心尖、中间到心底部,幅度呈正值逐渐减小的梯度变化。M I组梯度变化规律消失,梗死区域幅度为负值。在等容舒张期,正常组为一个较平缓的下降波97.44%(76/78)。M I组则有50%(27/54)为下降波(P<0.05)。在快速充盈期,对照组有97.44%(76/78)为快速下降的波;M I组梗死区域运动幅度为负值(P<0.001)。在缓慢充盈期,正常组多数为靠近基线的水平波;而在M I组,无明显的水平波段(P<0.05)。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主动舒张期的局部心肌运动幅度显著异常。运动幅度成像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