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84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7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7种混合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下降趋势,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微粒数明显增多;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均明显异常。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影响。方法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MS诊断标准,将1025例住院的T2DM患者分为单项异常组(第1组)、两项异常组(第2组)和MS组(第3组),比较三组间DN患病率;根据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DN,比较DN与非DN患者之间血糖、血压、血脂的水平差异,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了解MS及其组分与DN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025例T2DM患者中,DN以及MS的患病率分别为39.0%(400/1025)和38.1%(391/1025)。第1组、第2组和第3组中DN患病率分别为17.9%(33/184)、32.7%(147/450)、56.3%(220/391oDN患者中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年龄、病程均显著高于非DN患者(p<0.05或P〈0.01),HDL—C显著低于非DN患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TG、LDL-C、MS是影响T2DM患者中DN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MS是T2DM患者DN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3.
甲亢合并重症肝功能损害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生化指标将患者分为单纯黄疸组、转氨酶升高组、黄疸兼转氨酶升高组,探讨其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3组性别、年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单纯黄疸组病程明...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稳定表达人脂联素3T3-L1细胞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DPN)脂质体法稳定转染3T3-L1细胞.用胰岛素(500ng/mL)处理未转染、转染空载载体、转染pcDNA3.1+-hADPN的3T3-L1细胞,RT-pCR检测PPARγ2 mRNA的表达量.结果 ①稳定转染了pcDNA3.1+-hADPN的未分化和已分化3T3-L1细胞,PPARγ2表达量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P<0.01).②胰岛素可明显抑制PPARγ2 mRNA的表达(P<0.05).③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胰岛素抑制作用(P<0.05).结论 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明显增加未分化和已分化的3T3-L1细胞PPARγ 2 mRNA表达.胰岛素抑制PPARγ 2 mRNA表达,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胰岛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且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系统随机化法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在原方案上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组根据BMI进一步分为超重亚组(BMI<28 kg/m2)24例,和肥胖亚组(BMI≥28 kg/m2)21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BMI、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BMI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增加(P<0.05);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在两组中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组SBP、TG、TCH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FBG、2 h PG、HbA1C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肥胖亚组BMI下降程度优于超重亚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 利拉鲁肽在降糖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体质量并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随着BMI增加,利拉鲁肽降低体质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安徽地区562例汉族人MS基因A2756G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各组间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存在MS基因A2756G多态性,其G等位基因频率与西方人群比较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MS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安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87.
尹倩倩  潘天荣  钟兴  杜益君 《安徽医药》2023,27(6):1207-1210
目的 提高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认识。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8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3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47例(38.2%),女76例(61.8%),年龄范围16~83岁。颅内占位或术后49例(39.9%),希恩综合征39例(31.7%),空泡蝶鞍综合征15例(12.2%),下丘脑-垂体发育不良9例(7.3%),病因不明11例(8.9%)。以消化道症状就诊47例(38.2%,为首要就诊症状),垂体危象23例(18.7%)。性腺轴受损104例(86.7%,为最主要受损腺体),3个腺体(性腺轴、甲状腺轴、肾上腺轴)均受损61例(55.5%)。低钠血症60例(52.2%),血脂异常87例(75%),低血糖21例(18.8%),贫血47例(40.9%)。结论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多样,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确诊后及时予以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肥胖大鼠代谢指标及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ND组,n=1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HD组,n=30)。16周后HD组成功建立肥胖模型(n=16),并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OB组,n=8)和西格列汀干预组(SITA组,n=8)。分别测定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体质量(BW)、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干预前,HD组的BW、FBG、TG、TCH、LDL-C、FINS、HOMA-IR、内脏脂肪素高于ND组,HDL-C低于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ITA组FBG、TG、TCH、LDL-C、FINS、HOMA-IR低于OB组,HDL-C高于O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脏脂肪素与BW、FBG、FINS、HOMA-IR、TCH、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增加,西格列汀能下调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9.
王岩  张雨  王长江 《安徽医药》2016,37(5):525-528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空腹血清鸢尾素(Irisin)与胰岛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24~32周孕妇100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GDM组和正常对照组(NG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空腹血清Irisin水平,同时测定各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血脂及OGTT各点血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分析这些指标与血清Irisin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NGT组相比,GDM组空腹血清Irisin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清Irisin与HOMA-β及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孕前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1小时血糖、2小时血糖、空腹C肽、HOMA-IR、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空腹血糖为空腹血清Irisin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DM妇女血清Irisin水平下降,与胰岛β细胞功能正相关,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0.
目的:考察半夏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初步探讨了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艾氏腹水瘤(实体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的SOD、MDA、GSH-Px的含量并测定了抑瘤率及生存延长率。结果半夏多糖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半夏多糖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瘤重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半夏多糖中剂量组的瘤重与模型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半夏多糖高剂量组对腹水瘤小鼠的生存延长率达到了62.23%,对小鼠血清中的SOD、MDA、GSH-Px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半夏多糖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