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0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者采用适当配方和制造工艺研制成多孔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理化性能检测显示其具有独特的连通孔和大孔/微孔结构;平均孔径380μm(240~510μm);气孔率46.4%;抗压强度97.4kg/cm~2;材料含CaO49.09%(W/W)、P_2O_548.84%,生物相容性检测显示该人工骨无毒性;对组织无刺激;不引起异物反应;不致溶血或突变;骨组织能有效长入材料孔内并与材料直接接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该人工骨修复7例骨缺损,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2.
53.
手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均会累及手部。绝大多数病例在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的过程中,逐渐出现滑膜、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等组织损害,导致关节畸形和手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4.
特殊检查在复拇指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复拇指畸形特殊检查的诊断评价。方法:为14例复拇指畸形术前摄X线平片、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以对复拇指畸形的骨畸形、动力畸形及血液循环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结合术中的病变对照比较。治疗则采取截骨、重建肌腱附着点及保留主干血管等方法矫正畸形。结果:术中发现骨畸形13例,主干拇指肌腱附着点异常或缺如者14例,血循环由主干血管供应者11例。结论: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是综合评价特殊复拇指畸形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预防术后继发拇指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骨间后神经终末支显微外科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骨间后神经终末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放大10-16倍的视野下,观测36侧成人上肢标本中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在前臂后区、腕后区的行径、分支、分布及其毗邻关系。结果: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在前臂支配伸腕、伸指等肌肉和尺、桡骨背侧骨膜。在腕部支配指伸肌腱腱周组织、腕骨关节囊、腕背韧带及滑膜组织、骨间背侧肌肌膜和第三第四掌骨背侧的骨膜;并与尺神经深支有交通支。结论:骨间后神经终末支是支配腕后区和手背深层组织的重要感觉神经,损伤后可引起腕背痛。  相似文献   
56.
我们为1例拇指及第一掌骨全缺者,按治疗先天性拇指缺损的Riordan①氏法行示指拇指化术,即切除第二掌骨干缩短示指,将第二掌骨头固定于第二掌骨基底部(它替代大多角骨),掌指关节作为新拇指的腕掌关节,近侧指间关节作为新拇指掌指关节,第一背侧骨间肌改变为拇短展肌,第一掌侧骨间肌改变为拇收肌,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报告 沈××,女,19岁,工人,住院号227920。不慎被车床齿轮压伤致左手拇指截指三年,  相似文献   
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重洋  洪光祥  刘敬军  王发斌 《重庆医学》2004,33(12):1831-183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与VEGFR-2在大鼠脊髓组织的表达与分布. 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腰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VEGF受体蛋白及mRNA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VEGF的两种受体蛋白在大鼠正常脊髓组织的微血管均有表达,并且VEGFR-2更主要的表达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周边白质中的神经纤维,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VEGFR-1(P<0.05). 结论VEGF通过VEGFR-1、VEGFR-2两种受体共同作用促进脊髓微血管的形成,维持神经内环境的稳定;通过VEGFR-2发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应用VEGF治疗脊髓损伤奠定了实验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10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 ,近端套入硅胶管内 ,管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 (NS)、TNF-α (30 U /ml)各 16μl。术后 2周 ,取腰 4、5脊髓 ,行乙酰胆碱酯酶 (ACh E)、一氧化氮合酶(NOS)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ACh E、NOS的阳性数目。结果 两组间ACh E、NOS的活性有显著改变 ,实验组 ACh E阳性数目为 8.6 5± 1.98,NOS的阳性数目为 5 .92± 1.36 ;对照组ACh E阳性数目为 6 .37± 1.42 ,NOS阳性数目为 8.6 7± 1.45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TNF-α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测量桡骨腕关节面的形态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三维摄影测量的方法对 4 0例成人桡骨腕关节面进行摄影 ,测量各关节面的倾角、曲率和弧度。结果 :桡骨腕关节面前倾角为 10 .58± 1.75度 ,内倾角为2 3.0 7± 2 .14度 ,冠状面曲率为 0 .158± 0 .0 2 8,矢状面曲率为 0 .134± 0 .0 2 2。冠状面弧长为 30 .2 8± 2 .2 7mm,矢状面弧长为 15.90± 1.2 1mm。结论 :此方法测量桡骨腕关节面形态 ,精确度高 ,适用于对不规则物体表面的测量 ,对临床手术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0.
1991年4月~1996年7月,我科改进了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切取方法,临床应用5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6~34岁。1例为右手中指电击伤后近节掌侧瘢痕挛缩,切除瘢痕后屈指肌腱外露;4例为急诊,其中电锯伤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