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 通过采用开放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10月收治21例(男14,女7)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13岁.左侧6例,右侧15例.其中18例施行尺骨截骨,2例桡骨干截骨,同时行桡骨头切开复位、重建环状韧带和肘关节囊紧缩缝合,1例仅作肘关节囊紧缩缝合,未做环状韧带重建.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是3年7个月,8例丧失15°(平均)旋前功能,2例X线片显示桡骨头半脱位,但无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自行恢复;全部病例肘关节屈曲较术前平均增加30°.Kim's评分标准,14例优秀,4例良好,3例差.结论 开放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儿童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与肠道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武汉市儿童医院 1 998年 5月~2 0 0 0年 3月收治的患儿 1 62例 ,其中男91例 ,女 71例 ,年龄 9个月~ 1 3岁。患儿入院当日取静脉血 ,部分取关节腔液 1~ 2ml,作腺病毒 (AdV)、巨细胞病毒(CMV)、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柯萨奇病毒B组 (CVB) 1 6型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CVB1 6分型诊断试验 ;关节腔液经无菌取样后 ,在湖北省医学科学院病毒所作病毒分离并鉴定。二、结果在受检的 1 62例患儿血液标本中 ,共检…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臀小肌挛缩致肢体假性不等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臀小肌挛缩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原因,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方法:本组32例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患儿采用臀小肌松解延长手术,术后配合练习臀肌挛缩操和摆臀锻炼。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已完全矫正,步态恢复正常。结论:臀中,小肌都可以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但是臀小肌的作用更甚于臀中肌。针对臀小肌挛缩的松解延长术是解决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重要治疗方法,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3种干预方式(蛙式抱、Pavlik挽具,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 GrafⅡ型患儿的疗效,探讨超声随访与X线随访的关系.方法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7个城市7家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409例Graf Ⅱ型DDH患儿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干预方式、诊治经过、影像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评估3种不同干预方式对Graf Ⅱa型DDH患儿的转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Pavlik挽具及非Pavlik挽具(蛙式抱、宽尿不湿以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对Graf Ⅱb型DDH患儿的转归.采用配对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率和X线检查的差异.结果 409例中,男124例,女285例;Graf Ⅱa型292例,Ⅱb型102例,Ⅱc型14例,Ⅱd型1例.Graf Ⅱa型DDH患儿分别采用3种干预方式干预后,正常转归时间分别为:Pavlik挽具,平均38 d;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平均46 d;蛙式抱,平均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2,P=0.0001).Graf Ⅱb型DDH患儿采用Pavlik挽具与非Pavlik挽具干预正常转归时间分别为32 d和4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6,P=0.001).超声检查和X线随访检查发现异常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9.05%(18/199)和0.50%(1/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06,P=0.09).结论 Graf Ⅱ型DDH均能用Pavlik挽具治愈.对Graf Ⅱa型、Ⅱb型DDH患儿,Pavlik挽具干预与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干预、单纯蛙式抱干预比较,治愈所需时间最短.所有409例临床随访均未发现髋关节异常;超声是随访评价Graf Ⅱ型DDH患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与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骨科的30例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20.7个月,年龄范围为10~38个月;患侧为左侧10例,右侧2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辅助下与徒手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复位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58例行徒手闭合复位(Ⅰ组),60例行超声辅助复位(Ⅱ组)。采用 t检验比较2...  相似文献   
17.
肠道病毒与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病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与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coxsarievivus CVB)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62例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患儿静脉血和其中的21例关节腔液进行特异性病毒IgM抗体检测,CVB阳性者进行血清学分型及病毒分离.结果在162例静脉血样本中特异性IgM阳性62例,占总检数的38.27%,CVB-IgM26例占16.05%,腺病毒(adenovirus, AdV)-IgM19例占11.73%,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IgM10例占6.17%,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 IgM4例占2.47%;在关节腔液中检出9例CVB阳性,血清学分型8例为CVB3,1例为CVB4,并分离出1例CVB3.结论 CVB是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感染的主要病毒,而且以CVB3为主.  相似文献   
18.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前后关节腔动态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出 2001年 6月至 2002年 7月 22例(29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持续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为22.8个月(18~31个月)。结果 牵引之后脱位侧的关节腔压力仍高于正常侧,在三种体位中,屈曲外展位的压力为-0.52±2.8,明显高于正常侧(P<0.01)。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后关节压力明显下降,以屈曲 90°,外展 45°位压力下降最多,为6.22±4.6(P<0.01)。结论 本组经复位前牵引、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的成功率为89.7%,无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腔测压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根据测得的关节压力,调整内收肌切断的范围和选择石膏固定的角度,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判断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35例移位较小或者没有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岁7个月~11岁。我们对所有患儿均采用肘前部横切面及矢状切面超声检查来判断患儿软骨铰链是否存在:如软骨铰链存在则建议患儿行长臂石膏固定,1周后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如软骨铰链断裂则建议行经皮钢针内固定术,术后2~3周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如患儿软骨铰链断裂但又拒绝手术治疗,则行长臂石膏固定,5~7 d后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结果 对35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后发现其中11例患儿软骨铰链存在,24例患儿软骨铰链完全断裂。在软骨铰链完全断裂的24例患儿中有8例家长拒绝手术治疗,我们对这8例患儿行长臂石膏固定后发现其中2例患儿1周后骨折端发生移位,有3例患儿2~3周后骨折端发生移位。11例因软骨铰链存在行石膏固定的患儿及16例因软骨铰链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骨折端均未发生移位,愈合良好。结论 超声检查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无需镇静,易于推广,是判断儿童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儿童股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具备手术指征的股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8个月至12岁(平均5岁7个月),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并发症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分别测量双下肢长度、下肢机械力线及股骨远端骨骺发育情况。末次随访采用Kolment评定标准评价患儿膝关节的优良率。结果 12例中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端移位、膝内外翻畸形、克氏针松动、骨髓炎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 7±1. 5)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患儿均获1年以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步态正常,双下肢等长,无旋转畸形。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结论超声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效果基本满意。术中通过超声指导儿童的股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及克氏针穿针固定可达到治疗精确定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