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215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94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558篇
内科学   288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2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72篇
综合类   1194篇
预防医学   59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17篇
  5篇
中国医学   415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灶FDG摄取的假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探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肺转移的价值,并分析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的原因。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HCC肺转移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FDG摄取阳性或阴性分为2组:A组18例,肺转移灶表现为FDG摄取增高;B组14例,肺转移灶表现为无FDG摄取。结果32例HCC肺转移患者中,27例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肝内高代谢病灶,12例伴发其他肝外转移,其中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肺门或纵隔淋巴结、骨骼转移。PET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35.6%,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6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肺转移灶的FDG摄取变异较大,从无FDG摄取到少数病灶的显著FDG摄取,83.3%(25/30)摄取阳性的转移灶最大SUV(SUVmax)≤3。结论HCC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率较高,除与病灶大小有关外,可能与原发病灶的病理特点有关。呼吸控制的薄层CT图像以及必要时增强CT对肺部小结节的检出非常重要,对CT显示小的肺结节病灶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2.
心理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主要问题,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1994年通过的九种形态共128种护理诊断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护理诊断与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有关,大约近三分之一的护理诊断是心理障碍问题。护士学习一定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术对于这些问题的估计、诊断、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护理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探索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它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避免不良刺激,有利于医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3.
出现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体征和症状 ,单根据病史和体检可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但是 ,多达 5 0 %的患者没有特征性的体征和症状 ,对于这些可疑患者 ,阑尾炎诊断困难 ,易延误 ,且常不准确。 99m锝标记的抗CD15单克隆抗体 (L eu Tech:Palatin科技公司 ,普林斯顿 ,新泽西 ) ,又称为 99m锝抗时期特异胚胎抗原(SSEA) - 1单克隆抗体 ,易与人类嗜中性细胞大量表达的 CD15表面抗原结合。由于体内全身给予放射标记 Leu Tech后的结果 ,放射活性会集中于感染或炎症区域。本文报道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试验的结果。此研究旨在从多中心和更多人群中进一…  相似文献   
44.
颈椎颈髓损伤后外科治疗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前瞻性比较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在3d内与10~14d内进行外科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32名急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为早期手术组(3d内手术)和择期手术组(10~14d内手术)。分别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的Frankel分级和感觉、运动评分(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标准)。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感觉、运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Frankel分级的改善程度早期手术组明显优于择期手术组(P<0.01)。结论:急性颈椎颈髓损伤在3d内进行手术治疗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果优于10~14d内行手术者。因此,颈椎颈髓损伤后应尽可能地早期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45.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4年间5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I型癌肿切除率最高,Ⅳ型癌肿切除率最低。结果本组5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余50例中31例术后获得随访,失访19例,随访率为62%。结论疑似或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应早期积极手术探查,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切除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6.
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5~64岁,平均35.3岁。左侧9例,右侧12例。按照AO/ASIF分类:C1型6例,C2型10例,C3型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1例。所有病例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或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使用AO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21例随访8~38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伤口换药3周而愈;桡神经牵拉损伤1例,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恢复。根据Cassebaum法评分,优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0.9%。[结论]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方法。骨折粉碎程度及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度、有效复位及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是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用氯胺-T氧化法制备[125Ⅰ]-心得静(125Ⅰ-IPIN)为探针,研究其与小鼠脑、肺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的结合特性。平衡结合试验、结合解离动力学试验及竞争抑制试验结果表明:125Ⅰ-IPIN与上述组织β-AR的结合具有可饱和性、可逆性和特异性。其平衡解离常数(KD)为0.143±0.042nM(脑,n=14),0.180±0.072nM(肺,n=13);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37.04±6.68 fmol/mg蛋白(脑),370.05±86.36 fmol/mg蛋白(肺);Hill系数接近1.当配基浓度在0.01~0.3nM的范围内。Scatchard分析呈一直线。  相似文献   
48.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苍术挥发油包合前后的成分与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前后)的成分与含量,共分离出28种组分并鉴定出20种已知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主要成分有苍术素(12.5%),苍术酮(9.3%)和β-按叶醇(14.1%)。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前后成分相同,相对含量有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49.
膀胱粘膜代尿道治疗尿道下裂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2月-2001年12月,我们采用膀胱粘膜代尿道治疗尿道下裂25例,一次成功率92%,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0.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河南省临床诊断的 1 5例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的系列胸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胸部X线病灶初始形态为斑片状 1 1例 (73.3% ) ,大片状 4例 (2 6 .7% ) ;双侧 9例 (6 0 .0 % ) ,单侧 6例 (4 0 .0 % ) ,均为中、下肺野 (1 0 0 % )。动态观察发现病变进展快 ,病变发展到高峰期时间为 4~ 1 4d , x±s(7.7± 3.2 )d ,双侧 1 3例 (86 .7% ) ,单侧 2例 (1 3.3% ) ,两肺叶及两肺叶以上病变者 1 4例 (93.3% )。病变开始吸收时间为 6~ 2 1d , x±s(1 1 .3± 4 .1 )d ;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d。1 5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 1 8~ 4 2d , x±s(31 .9± 7.9)d。 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特点为急性双侧或单侧多叶炎性浸润阴影 ,以中、下野常见 ,进展迅速 ,及时复查胸部X线对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