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239篇
综合类   381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91.
目的:分析中国湖南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2年1月—2012年9月2?32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状态,将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湖南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47.57岁,绝经前患者(64.5%)多于绝经后患者(35.5%),以中期患者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国内不同地区及国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uminal A型比例占59.6%,高于国内上海(52.8%)与广东人群(31.1%)及非裔美籍人群(55.5%),但低于波兰人群(73.0%)与美国人群(66.1%),Her-2型所占比例(5.6%)低于其他人群,而三阴型比例(22.0%)高于大多数其他人群。各分子亚型分布在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中国湖南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I/RI模型组(模型组)、氨溴索预处理+肝I/RI模型组(氨溴索预处理组)。肝I/RI模型采用阻断入肝血流30 min后再灌注方法诱导,氨溴索预处理组于缺血前20 min尾静脉注射氨溴索(100 mg/kg),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6 h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caspase-3的活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氨溴索预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肝组织SOD和GSH含量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肝组织caspase-3活化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氨溴索预处理组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氨溴索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I/RI,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抗氧化和抗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claudin-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伤时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HMGB1 抑制剂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EP处理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法,EP处理组于造模后2 h尾静脉注射EP溶液。各组大鼠于术后24 h处死,测定血浆淀粉酶(AMY),内毒素(LPS),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观察肠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黏膜claudin-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肠组织HMGB1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MY,LPS和DAO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小肠黏膜屏障受损,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肠黏膜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升高,claudin-1 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EP处理组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降低,claudin-1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各损伤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肠组织HMGB1表达升高,从而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有关;HMGB1抑制剂EP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方法及其生长的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酶消化法培养人大隐静脉VSMC并传代,以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鉴定细胞;以台盼蓝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绘制生长曲线、划痕法测定细胞成活率、增殖及迁移能力。 结果:原代培养5~7 d细胞从组织块爬出,传代细胞呈“峰-谷”样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考马斯亮蓝染色可见VSMC细胞骨架呈致密束状;传代细胞成活率为97%;生长曲线呈类“S”形;细胞生长3~6 d内光密度值变化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 h内划痕宽度变化显著。 结论:体外培养的VSMC纯度高,结构、功能良好,为收缩表型,细胞生长第3~6天增殖活力较强,24 h内迁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SAP患者,行超声引导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治疗;对照组38例SAP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3.2%(χ2=4.73,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χ2=4.80,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0,P<0.05)。治疗后3 d血淀粉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3 d腹腔淀粉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 d白细胞计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3 d心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可以较快地控制SA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及腹腔淀粉酶;微创治疗对SAP患者损伤较少,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快,治疗操作简便,在远期疗效及综合效价方面比开腹手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活性的变化和意义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后3组大鼠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法诱导SAP模型,其中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于造模后5 min分别静脉注射牛血晶素和乌司他丁,而SAP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出现明显的肺损伤,但2个治疗组的肺损伤情况明显好于SAP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术后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基本呈随时间延长的增加趋势;与SAP模型组比较,2个治疗组肺组织湿/干重比、MPO活性降低,HO-1的表达量升高(均P<0.05);2个治疗组间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与肺组织MPO活性和湿/干重比均呈明显负相关(r=-0.79,-0.77,均P<0.05)。结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增高,应用HO-1诱导剂增加肺组HO-1活性能减轻SAP急性肺损伤,乌司他丁对SAP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也可能部分与升高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PANP+TME)的腹腔镜术式与开放手术对男性性功能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术前无性功能与排尿功能障碍的81例B期或C1期60岁以下的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43例为行保留自主神经的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根治术组(腹腔镜组),38例为行保留自主神经的开放手术组(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后排尿障碍和6个月后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切除的淋巴结总数、安全距远切缘分别是(16.5±3.9)个和3.1 cm(1.5~5.5 cm),开腹组切除的淋巴结总数、安全距远切缘分别是(16.2±4.2)个和3.3 cm(1.6~5.7 cm).腹腔镜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和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7.91%(12/43),25.58%(11/43),16.28%(7/43);开腹组分别为28.95%(11/38),23.68%(9/38)、13.16%(5/38);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切除低位的Dukes B期和C1期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仿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气腹对未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行LC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20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未行规范治疗;B组(20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行规范治疗;C组(20例)无高血压病史.检测3组患者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气腹解除后10 min (T5)平均动脉压(MAP).结果:3组间T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3,T4,T5时点MPA均高于B组和C组(P<0.01),B,C两组间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腹对未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后应用大黄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行手术干预的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即给予常规治疗;大黄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20 g泡水50 mL胃管注入治疗,3次/d,分早中晚应用。 结果:大黄组在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上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 结论:大黄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术后,可进一步改善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PTEN以及Kail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PTEN以及Kail的表达,并比较两指标在各因素分组间的差异。 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的PTEN阳性表达率高于胰腺癌组织及Kail阳性表达率低于胰腺癌组织(均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均影响PTEN以及Kail的表达;两基因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TEN 及Kail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