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栗向东  张宇  王臻  郭征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1):1066-1072
 目的 探讨足踝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恶性肿瘤的预后。方法 通过对25年间170例足踝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恶性肿瘤进行随访,分析其年龄和性别分布、临床表现、肿瘤组织类型、解剖学部位分布、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以及恶性肿瘤的预后。结果 170例足踝部肿瘤及瘤样病变中,男91例,女79例。骨肿瘤51例,软组织肿瘤119例。良性126例,恶性44例。年龄7个月~76岁,中位年龄32岁,平均年龄33.1岁。良性肿瘤以10~19岁和20~29岁最多,平均年龄29.54岁;恶性肿瘤以40~49岁和50~59岁最多,平均年龄为43.73岁。临床出现皮损往往提示恶性肿瘤。足踝部肿瘤主要以软组织肿瘤和良性肿瘤为主。软组织良性肿瘤以腱鞘巨细胞瘤最为多见;骨的良性肿瘤以甲下外生骨疣和内生软骨瘤最为多见。软组织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和滑膜肉瘤最为常见。骨的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瘤均非常罕见。前足是肿瘤好发的解剖学部位。软组织肿瘤的大小与良恶性没有相关性,骨肿瘤的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显著相关。44例恶性肿瘤中16例采用保肢术,28例截肢(趾)。平均随访时间32.4月,6例无瘤存活,5年无瘤生存率16.13%。结论足踝部肿瘤和瘤样病变以软组织肿瘤和良性肿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较高,出现皮损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前足是肿瘤的好发部位,骨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相关,恶性肿瘤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少儿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保留椎体骨骺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少儿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6例病理诊断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少儿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9.8±2.9岁(6~13岁)。胸椎3例(T8-9、T11、T11-12),腰椎3例(L2、L4、L5各1例),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并在夜间加重,X线片示肿瘤侵犯椎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变形,同时有1例患者(T11-12者)并发轻度的后凸畸形。均采用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椎体肿瘤切除术,保留椎体骨骺,植骨后,用内固定轻度撑开并恢复部分椎体间隙。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长春新碱化疗4次。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周疼痛变化情况。观测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及术后1年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后凸畸形变化情况。结果:6例患者随访2.3±0.9年(1~4年),未见复发及脊柱畸形。患者疼痛评分由术前5.5±1.2分,术后2周时下降到1.3±0.4分(P0.05);压缩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术前0.4±0.1cm,术后1年增加到1.1±0.2cm(P0.05),1例并发胸椎后凸畸形患者,后凸角度由术前30°,术后1年随访时下降致20°。结论:少儿脊柱EG,通过保留脊柱椎体骨骺的手术方法,可以在保证患儿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于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