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骨折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临床分析(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骨化(heterotop ic ossif ica tion,H O)是指机体骨骼系统之外的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的板层状骨的现象,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也可称为关节周围骨化或关节周围新骨形成。H O常发生于关节手术、神经损伤、肌肉损伤或严重烧伤等。随着人工关节的广泛应用及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推广,H O发病率增高,为临床医师所重视。自2000年1月以来,对37例骨折术后致H O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11~82岁,平均43.1岁。髋部27例,膝关节9例,肘关节1例。临床表现为术后出现关节周围疼痛、发热、红肿,逐渐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等。实验室碱性磷酸酶(ALP)检查、普通X片、CT及必要时三相核素骨扫描可诊断。1.2结果本组37例33例获随访1~3年,29例症状不同程度缓解,4例1年后行内固定取出术时行局部松解,关节活动度有改善,其中1例行异位骨化切除后3月复查X片仍有异位骨化征象。2讨论2.1原因及发病机理异位骨化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创伤后异位骨化、神经源性异位骨化和原发性异位骨化。创伤性异位骨化好发于上肢的肩关节、肘关...  相似文献   
22.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68例单纯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疗效。68例术后无1例感染。术后恢复工作时间3~6个月;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由40.15%、78.9%恢复至术后的94.3%和97.8%,未发现伤椎高度有明显丢失现象;矢状面角度保持完好,Cobb’s角由术前的24.7°恢复至术后的3.6°,椎管截面积由术前的42.2%恢复至术后的95.5%;未发现椎体后凸现象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症状。单纯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以较好地恢复受伤椎体的高度,有效地矫正和防止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晚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能早日进行体能锻炼,减少卧床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间接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108.3±30.3)min,术中出血量(122.7±46.7)ml,骨折愈合时间(13.3±2.87)周,均未输血。(2)对照组手术时间(134.2±39.9)min,骨折愈合时间(14.1±2.97)周,术中出血量(307.1±120.7)ml,输血5例。两组均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桡神经损伤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间接复位结合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5.
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对2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对4例膝关节脱位并腘血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2例修复血管通畅,术后1周因患肢肌肉广泛坏死、感染截肢;2例血管复通,保肢成功。  相似文献   
27.
自1996年1月以来,我科共收治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9例,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9例,男49例,女20例,男∶女=1∶0.41;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5.7岁;受伤至首次手术时间2小时~4年,平均3个月;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1例,重物砸伤21例,车祸17例;骨折部位T115例,T1228例,L125例,L28例,L43例;新鲜骨折62例,陈旧性损伤7例。1.2神经损伤情况本组完全瘫痪11例,不完全瘫痪58例。神经损伤程度按F 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9例,C级27例,D级2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MR I、CT检查,证实存在相应平面…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围手术期指标、融合率,并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6.3±36.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6.2±82.5)ml,平均术后引流量(101.8±43.6)ml,平均下地时间(4.2±1.4)天,平均住院天数(9.3±2.2)天。并发症:2例暂时性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囊撕裂。融合情况:融合14例(43.8%),可能融合18例(56.2%),无非融合病例。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