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将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对照班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比较对两种教学模式对解剖教学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查阅文献能力以及实验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班显著提高(P<0.05),表明"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优化解剖教学实践的探索提供了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52.
目的和方法:实验采用亲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雌性大鼠动情间期P物质的正常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子宫角与阴道分布最为丰富,宫颈和宫体分布中等,卵巢内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较少,且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子宫角有从卵巢端向阴道端递减的趋势,在各管状生殖道,免疫阳性神经纤维以内膜和外膜分布较多.结论:分析研究雌性大鼠生殖器官内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提示P物质可能与卵泡发育、性激素的产生、血管及非血管平滑肌的运动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后大鼠下丘脑内Fos蛋白的定位、分布和时效性表达规律,探讨下丘脑对不同形式运动的调节机制。方法: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运动组(n=50),运动组又分为持续运动组(n=25)和间歇训练组(n=25)。持续运动组每天游泳2次,每次150min,中间休息120min;间歇训练组每天游泳1次,负重游泳6min后休息4min,反复训练10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不同形式运动后即刻(0h)、0.5h、1h、2h、4h大鼠下丘脑内Fos蛋白的定位和分布,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对照组大鼠下丘脑内Fos阳性神经元少量散在分布;运动组明显增多,在视上核(SON)、室旁核(PVN)等处成簇分布,核团界限清晰。(2)在室旁核小细胞部(pPVN),持续运动组游泳结束后1h 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升高达峰值,然后回落;间歇训练组在运动结束后2h达峰值,较运动结束后即刻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增多(P<0.05),同一时刻间歇训练组表达显著高于持续运动组(P<0.05);室旁核大细胞部(mPVN)内,持续运动组Fos阳性神经元数在运动结束后持续升高,2h后显著下降,而间歇训练组各时刻阳性神经元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在SON内,大鼠游泳运动结束后4h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维持在较高水平,两组内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丘脑SON和PVN在运动后机体调节中起重要作用,pPVN对不同形式运动性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NF-κB、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组,对照组10只,不进行游泳运动。力竭运动组30只,每天大鼠尾部负重(2%体重的重物)游泳1次至力竭,连续7 d,分别于最后一次运动后即刻(0 h)、4 h、8 h、12 h、16 h、24 h等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NF-κB、Bcl-2、Bax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NF-κB、Bcl-2、Bax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定位和表达。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对照组与力竭运动0 h组NF-κB表达较低,力竭运动组运动后4 h NF-κB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 h达到峰值,而后下降,24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力竭运动后即刻、4 h、8 h、12 h、16 h、24 h,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12 h达到峰值。Bax表达与Bcl-2相似,力竭运动后即刻、4 h、8 h、12 h、16 h、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12 h达到峰值。(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F-κB与Bax阳性神经元数目表达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对照组可见一定数量Bcl-2阳性神经元,力竭运动后Bcl-2阳性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但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竭游泳运动中下丘脑室旁核内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凋亡的诱发,表现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高,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大鼠杏仁中央核内P物质标记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的增龄性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图像定量分析法研究了3月龄,9月龄和24月龄大鼠杏仁中央核内P物质标记神经元的变化,结果:P物质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杏仁中央核的内侧亚区和腹侧亚区,随月龄的增加,P物质标记神经元出现明显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面积增大,且24月龄大鼠还出现细胞突起增多,伸长,弯曲等明显的形态改变,结论:大鼠杏仁中央核内P物质标  相似文献   
56.
武赟  高雨仁  杨桂姣 《解剖与临床》2006,11(3):205-206,209
中枢神经损伤后,受损的神经元不能再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功能会有所恢复.对这种恢复的分子基础现在知之甚少,但是在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组织营养活动提高,结合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生长与存活的重要作用,说明这些多肽可能参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不同游泳训练方式对大鼠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fos表达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5)、持续游泳训练组(B组,n=25)、间歇游泳训练组(C组,n=25).游泳训练6周后建立模型,选取即刻(0 h),0.5 h,1 h,2 h,4 h五个时间点,开颅取脑,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fos的表达,计数海马结构齿状回c-fos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持续游泳训练和间歇游泳训练后大鼠齿状回c-fos的表达在各时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②B组c-fos的表达在0.5 h达到峰值,C组c-fos的表达在2 h到达峰值.两组各个时间点之间进行比较,c-fo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的游泳训练方式对c-fos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NF-κB、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组,对照组10只,不进行游泳运动。力竭运动组30只,每天大鼠尾部负重(2%体重的重物)游泳1次至力竭,连续7 d,分别于最后一次运动后即刻(0 h)、4 h、8 h、12 h、16 h、24 h等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NF-κB、Bcl-2、Bax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NF-κB、Bcl-2、Bax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定位和表达。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对照组与力竭运动0 h组NF-κB表达较低,力竭运动组运动后4 h NF-κB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 h达到峰值,而后下降,24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力竭运动后即刻、4 h、8 h、12 h、16 h、24 h,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12 h达到峰值。Bax表达与Bcl-2相似,力竭运动后即刻、4 h、8 h、12 h、16 h、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12 h达到峰值。(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F-κB与Bax阳性神经元数目表达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对照组可见一定数量Bcl-2阳性神经元,力竭运动后Bcl-2阳性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但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竭游泳运动中下丘脑室旁核内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凋亡的诱发,表现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高,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不明显。  相似文献   
59.
互动法学习下腹壁的解剖结构,具体方法为运用5张硬纸片制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及腹横筋膜结构;在此基础上,以解剖学知识为依据制作腹直肌鞘、弓状线、白线等结构;根据睾丸和腹壁的关系,应用一条软绳演示睾丸由腹腔降到阴囊后在腹壁形成的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该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制作图片教具为手段,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直观的模拟演示,使复杂抽象的下腹壁解剖结构的学习变得简单易懂.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以大鼠1周力竭游泳为模型,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杏仁核NF-κB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 把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竭组.力竭组进行1周力竭游泳训练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即刻,6 h,8 h,10 h,12 h,14 h,24 h等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杏仁核NF-κB的表达变化,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和统计学软件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力竭组杏仁核NF-κB表达在6 h开始升高(P<0.05),8-10 h达高峰(P<0.05),12-14 h开始明显回落(P<0.05),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 杏仁核NF-κB信号系统参与力竭游泳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及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