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评价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BIOFIX公司生产的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对33例手、足部闭合性骨折实行内固定治疗,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9月-3年,33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松质骨8.8周,管状骨为11周,功能完全恢复,无并发症.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可以替代金属材料治疗手足部骨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1例以胸弯为主的EOS患者,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3~14岁,平均8.46岁,来自平原地区患者27例,高海拔地区14例。在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患者主胸弯Cobb’s角、胸椎后凸角和弯曲方向。同时采集患者心脏多普勒超声资料,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EOS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8.74±2.81)岁和(7.93±1.5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高海拔地区患者平均身高(112.71±13.27)cm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27.85±13.63)cm,平均体重(19.57±5.88)kg小于平原患者(27.11±7.74)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3)。主胸弯Cobb’s角分别为(102.95±36.21)°和(94.94±22.91)°;胸椎后凸角度分别为(85.39±26.53)°和(66.70±34.53)°;主弯方向(左弯/右弯)分别为4/10和7/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8,P=0.441)。在心脏多普勒超声指标方面,高海拔地区患者室间隔厚度(6.01±1.57)mm显著小于平原地区患者(7.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患者其余心脏彩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在肺功能方面,高海拔地区患者静息肺容量(1.09±0.39)L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49±0.54)L;最大通气量(35.02±10.41)L/min小于平原地区患者(48.67±18.96)L/min;用力肺活量(1.08±0.39)L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49±0.57)L;第1 s用力呼气流速(0.93±0.33)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22±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患者用力肺活量/预计值(73.91±15.74)%与平原患者(73.00±23.31)%相当;高海拔患者第1 s用力呼气流速/预计值(74.4±15.56)%与平原患者(70.77±22.48)%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高海拔患者血红蛋白(137.41±10.42)g/L高于平原患者(127.93±9.22)g/L,血细胞比容(40.92±3.34)%亦高于平原患者(38.16±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20)。结论高海拔地区EOS患者肺功能较差,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较高,但心脏功能无显著差异。在进行术前评估、准备及围术期管理方面应尤其注重对高海拔地区EOS患者肺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定量研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SANFH)MR横向弛豫时间在造模不同时相的变化规律,探讨所反映的骨髓组分及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60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分为空白对照(8只)及造模2、4、6、8周组(各13只)。制作模具小管并行MR T2 mapping序列MR扫描,评价所得参数即T2值的稳定性。参照Yamamoto的方法对模型组进行造模处理。造模开始前对空白对照组进行MR扫描,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满2、4、6、8周时行MR扫描,将横向弛豫原始图像数据传至GE 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计算各像素T2、T2*值,创建相应参数的彩色编码图,对股骨头区、骺下区及髓腔骺端进行测量域感兴趣区的特征参数值;扫描完成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切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剔除实验期间死亡动物及无效图像资料,MR检查并获得有效数据的空白对照及造模2、4、6、8周组实际样本量分别为8只(16髋)、10只(20髋)、9只(18髋)、9只(18髋)、10只(20髋)。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T2值(F=51.601, P<0.01)、T2*值(F=36.889, P<0.01)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T2、T2*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造模早期(2周)出现明显下降,4周降至最低,6、8周出现部分恢复;各解剖区域间T2(F=86.274, P<0.01)、T2*(F=53.172, P<0.0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区T2、T2*值高于骺下区及髓腔骺端,骺下区高于髓腔骺端(P值均<0.05)。组织形态学变化:造模早期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及脂肪细胞增生,髓内微血管血栓及出血,4周最为显著,之后出现骨组织坏死,骨小梁变细、部分消失,间质反应(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化。结论 MR横向弛豫时间可敏感地反映SANFH模型骨髓组分及骨小梁微结构特征性改变,为此病早期诊断及病程监控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4.
探讨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朝阳医院骨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L4~L5稳定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疾病患者17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所有患者均为L4椎体滑移,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测量无明显腰椎失稳表现,比较术前、术后腰疼或者下肢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随访,94%患者达到脊柱骨性融合。结果随访结果中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间融合率94%。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短期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5.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58.3岁。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以Neer评分评估其功能,优7例,良1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4%。结论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易、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重建的交互式手术规划训练系统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进一步提高骨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效率.方法 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7月31日在某院骨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每位医师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期满后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实验组应用基于影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TESSYS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的60例老年(≥60岁)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5~180 min,平均106 min;出血量为15~50 mL,平均35 mL。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或神经损伤、硬膜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4例患者疗效不满意,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转为开放手术治疗。其余56例随访12~32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 d、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8例,良15,可3例,差4例(转开放手术者),优良率为88.3%。结论 采用改良TESSYS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后行椎间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置入的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53例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PLF组31例,PLIF组22例。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下腰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手术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下腰背疼痛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置入椎体间融合术较后外侧融合效果肯定,手术方式安全,手术后恢复快,出现下腰疼痛病例少,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对腰椎多裂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并采用PETLIF术式治疗的10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3~73岁,平均59.4±11.5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腰痛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ridwell标准评估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情况;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切口处多裂肌的最大横截面积(Max-CSA)和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峰值强度(PI)及术前1d、术后1d、术后7d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评估腰椎多裂肌损伤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292.5±54.0min,术中出血量119.0±92.4ml,术后伤口引流量39.5±19.5ml,术后卧床时间21.6±3.2h,手术切口长度8.7±1.8mm。术后6个月,7例患者获得Ⅱ级椎间融合,3例患者获得Ⅲ级椎间融合;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分别为7.20±0.78分、4.10±0.73分、1.40±0.51分、1.10±0.87分,腿痛VAS分别为5.90±1.19分、2.20±1.22分、1.10±0.73分、0.90±0.87分。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评分分别为(53.3±12.1)%、(23.9±8.0)%、(13.5±6.5)%。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术后1d、术后7d的血清CK水平别为79.3±30.3U/L、428.1±78.3U/L、96.2±21.4U/L。血清CK水平在术后1d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7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Max-CSA分别为501.7±127.6mm2、624.7±101.8mm2、521.5±60.4mm2、494.5±62.6mm2,以及PI分别为2.73±0.71db、4.61±1.18db、2.97±0.49db、2.58±0.34db。Max-CSA与PI在术后7d较术前增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3、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右侧膝腱反射亢进。结论:PETLIF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对术后多裂肌的血流灌注以及形态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7~68岁,平均53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3个月。术前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MRI检查。手术前后进行JOA评分。16例单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环锯减压,22例双节段椎间隙病变者和2例三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所有病例行髂骨植骨融合加Zephir钛板固定。结果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年1个月(4年10个月~7年9个月)。手术有效率为91.7%(33/36),手术优良率为77.8%〈28/36)。术前JOA评分4~13分,平均为7.9分,术后末次JOA评分6~16分,平均为13.5分。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6.3%。36例术后X线片示植骨在术后12~18周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术后颈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植物位置良好,无钛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并发症5例:取骨区局部疼痛3例,术后3个月消失;股前外侧麻木1例,术后1个月恢复;脑脊液漏并感染1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