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兔缺血再灌注脊髓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探讨其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并观察兔缺血再灌注不同阶段脊髓组织中IL-8的表达情况及病理改变。结果:随着缺血及再灌注进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的加重,组织中IL-8阳性表达强度逐渐增加。结论: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的产生及增多可能是加重其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髋关节位置深在、肌肉丰富、解剖复杂,理想的手术入路必须符合创伤小、暴露好,有利于操作和功能恢复快等条件。锡北人民医院自1995年5月—2004年5月共采用改良Gibson入路进行髋关节置换术76例,疗效满意。本文着重从解剖和临床进行研究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48~85岁,平均62岁。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7例;股骨颈骨折69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6例,行THA者13例。1.2手术方法侧卧位,患侧在上,切口自髂嵴下方,髂后上嵴前方6~8cm处沿臀大肌方向斜向大粗隆前缘,后弯向远侧,沿大腿外侧纵…  相似文献   
43.
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症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53~71岁,平均62岁.融合节段:L3,4 5例,L4,5 29例,L5S1 10例,L3,4+L4,5 1例,L4,8+L5S1 1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均植入2枚解剖型表面微孔钛涂层实心融合器,全部加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辅以后外侧植骨,椎间隙不予植骨.测量术后6、12及24个月时椎间隙高度丢失情况,融合节段稳定性以及融合器周围成骨情况并进行对比,采用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5~31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满意恢复,随访中未发现有明显丢失,融合节段稳定性良好.JOA评分及ODI指数均显示临床疗效良好.2例出现术中硬脊膜撕裂,未有遗留神经症状.结论 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器和既往的中空融合器相比,在提供稳定的融合环境的同时有利于新生骨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融合率,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方法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4~5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4~5及L3~4节段活动度、L4~5椎间隙后缘高度,选用JOA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2±14.6)min;出血量(56±25.4)mL;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12个月随访L4~5节段活动度(ROM)、L4~5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活动度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固定治疗L4~5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短期疗效良好,在稳定病变节段同时能减轻相邻运动节段应力防止其继发退变。  相似文献   
4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因右膝疼痛10年伴活动障碍1年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右膝疼痛,疼痛可以忍受,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好转,多院多次门诊误诊为生长痛缺钙等未予正规检查治疗,同年因血小板减少脾肿大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类型内固定疗效。方法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α组,53例)和Gamma 3(Gamma 3组,20例)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及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来比较各内固定组的疗效。结果上述所有项目PFN-α组和Gamma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HS组相比,PFN-α组和Gamma 3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液较少、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例数方面,DHS组与PFN-α组和Gamma 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如PFN-α、Gamma3)的总体疗效优于髓外钉板固定(如DHS)。但髓内固定同样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术中操作宜轻柔,术后适当推迟患肢负重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椎板减压病灶切除手术的3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资料。术后按照影像学表现、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评价手术效果,并评价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JOA评分由术前(4.8±2.6)分增加到术后(8.8±1.2)分,恢复率为(56.3±22.6)%,其中优14例,良12例,可7例,差1例。手术前、后手术相邻节段Cobb′s角分别为(5.9±3.7)°和(8.6±5.3)°(P>0.05)。疗效与病程时间、病灶范围、脊髓T2信号改变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 CT、MRI检查有助于发现共存疾病和多节段病灶及脊髓T2高信号改变。早期椎板切除充分减压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术中常见硬膜撕裂。  相似文献   
48.
报告采用椎弓根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4例。这是一种技术较简单而固定效果较确实的治疗颈椎骨折的方法。本文详细描述了手术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9.
腰骶椎前路螺旋笼在椎弓峡部裂模型上的生物力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制成近似临床腰骶椎峡部裂的病理模型,定量测试前路螺旋融合笼(AFC)对该模型的稳定效果。方法 使用4具人尸腰骶椎骨制成空白运动节段标本,用线锯锯断椎弓峡部法制成峡部裂模型标本,再分别用单纯骨块、AFC置入模型标本椎间隙以固定该节段,测试以上4种状态下节段标本的应变、位移、刚度。结果 该模型标本较对照空白标本刚度显著下降,AFC固定后刚度显著增加。结论 (1)该峡部裂模型基本符合本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制成近似临床腰骶椎峡部裂的病理模型,定量测试前路螺旋融合笼(anterionfus-ingcage,AFC)对该模型的稳定效果。方法使用4具人尸腰骶椎骨制成空白运动节段标本,用线锯锯断椎弓峡部法制成峡部裂模型标本,再分别用单纯骨块、AFC置入模型标本椎间隙以固定该节段,测试以上4种状态下节段标本的应变、位移、刚度。结果该模型标本较对照空白标本刚度显著下降,AFC固定后刚度显著增加。结论(1)该峡部裂模型基本符合本试验的要求;(2)L5S1椎间隙正中放置1枚AFC,L4,5椎间隙左前外斜向放置1枚AFC均明显提高了峡部裂模型标本的稳定性,较同部位单纯植骨有更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