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刘国平  杨卫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09-131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性肺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比较住院的29例PDRA引起的医院感染性肺炎病例及随机选择同时期非PDRA感染的医院感染病例29例作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9例PDRA引起的医院感染肺炎和29例对照病例中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前入住ICU、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包括尿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使用抗生素数量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数量和APACHEⅡ评分≥18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抗生素数量和APACHEⅡ评分≥18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结核病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卡介苗(BCG)的使用 ,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过去有所下降 ,但是近年来由于艾滋病、器官移植等导致的免疫抑制 ,耐药菌株的出现 ,以及吸毒、酗酒、贫困、国际旅游、难民迁移等多种原因 ,该病的发病率又渐呈上升趋势。牛结核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 ,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可以通过吸入含菌气溶胶或食用受污染的乳制品而从牛传染到人〔1〕,其传播和流行影响着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在西方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 ,牛群的结…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于强化期静脉滴注,继续期改为黄芪颗粒口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 比较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 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MCP-1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CD3+、 CD4+和CD4+/CD8+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 两组治疗后CD8+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细胞因子IL-6、TNF-α及MCP-1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改善患者炎症损伤状态; 降低IL-6水平,抑制Th1/Th2漂移,促进Th1/Th2平衡,从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80例PTB-DM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和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黄芪治疗,疗程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肺结核症状积分标准对患者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和食欲情况进行评分,观察2组治疗后痰液结核杆菌涂片转阴情况、空腹血糖(FPG)、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及Th1、Th2细胞水平和Th17、Treg细胞表达率)、炎性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和发热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痰涂片结核杆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6个月2组FPG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Th1和Th17水平和CD4+/CD8+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Th2、Treg水平及MCP-1、IL-6、TNF-α、TGF-β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APTT、PT、TT均明显缩短(P均<0.05),Plt、FIB、D-D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缩短及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皮疹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可以有效改善PTB-D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痰涂片转阴率,且不良反应少,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和凝血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5.
报道1993年4月至1994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癌伴窦性心动过缓63例,术前心率42-58闪/分,平均48.6次/分。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者占84.1%(53/63),其中T4占55.6%(35/63),显著高于同期手术组(P<0.001)。术前阿托品试验阴性者占92.3%(48/52)(P<0.001),无手术死亡。认为食管癌或/及转移淋巴结侵及、压迫迷走神经可能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这类病人仍首选手术治疗,同时对术前检查和围术期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不同构型的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犬心肌的急性力学行为进行测试,为心肌/电极界面的数字建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用犬麻醉后,开胸直视下暴露心腔,将不同头端构型的螺旋电极垂直旋入心肌,通过特殊设计的力学传感器记录电极头端的轴向及扭转受力情况,对比包括心房、心室共11个位点的差异情况;随即将旋入电极以外力强制拔除,记录受力-时间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排除间断施加力量的影响,电极旋入过程的扭矩曲线接近指数曲线,平均扭矩分布范围为0.0003至0.0015,不同构型的电极有明显不同;拔除位点受力以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HIS束区域最大,同时可见到明显的不均质性。结论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心肌的受力情况随植入位点、电极头端构型等而不同;心室的受力明显高于心房,其中最牢固位点分别为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及希氏束。  相似文献   
57.
丹参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4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卫 《中医杂志》2002,43(6):448-448
笔者10余年来,用丹参注射液外敷法和局封法治疗各种原因形成的瘢痕疙瘩40例,其疗效均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10例,女30例;年龄6个月~60岁,平均30.8岁;病程1个月~31年。皮损部位:上额部6例,右上眼睑2例,左上眼睑1例,右眼角处1例,乳沟处4例;胸部3例;腹部21例,膝关节处2例。其中术后形成瘢痕疙瘩24例,因皮肤生疖而逐渐形成瘢痕疙瘩5例,针灸感染引起瘢痕疙瘩1例,外伤缝合术后形成瘢痕疙瘩10例。皮损面积平均1.35cm×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精准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DPN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WBC)、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FBG、2 h PBG、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FBG、2 h PBG、Hb A1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CRP、ET-1、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CRP、ET-1、MD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SOD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RP、ET-1、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HSV、LSV、PSV、HCT、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前、治疗后在WBC、ALT、Cr、Hb、PLT上比较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平衡针联合柴胡疏肝散能改善DPN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生物制药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新动向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实验,确定被SA14—14—2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的宿主动物和人在被媒介蚊虫叮咬后,是否存在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方法建立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的实验室种群,用乙型脑炎SA14—14—2疫苗株病毒和乙脑野毒株经口感染两种库蚊,感染后不同时间取一定数量的蚊,研磨制成悬液,应用空斑试验方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蚊体内的病毒存在情况和病毒滴度。结果在用6.0610gPFU/ml SA14~14—2病毒经口感染的两种库蚊中,没有检测到病毒空斑,即没发现蚊虫的感染;在用较高的6.1810gPFU/ml病毒经口感染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中,分别有一组蚊虫出现低滴度感染,空斑形成单位分别是1.24和1.11log10PFU/ml;在用野毒株经口感染的两种库蚊,共计19组蚊虫中,有14组发生感染,空斑形成单位在3.18~4.7910g10PFU/ml。结论作为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对SA14—14—2疫苗株病毒的经口感染和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严重受限,当叮咬接种疫苗的人后,不具备发生乙脑病毒感染和传播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