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比较2种固定融合系统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8例行ACDF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手术分别应用钛制钢板联合cage融合器(PG组)31例(35融合节段),零切迹Zero-P固定融合装置(ZP组)27例(33融合节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比较术后主要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脊髓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及影像学资料情况。结果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ZP组手术时间为(99.4±20.6)min,少于PG组[(111.9±1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P组出血量为(35.9±14.2)mL,显著少于PG组[(51.0±2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内吞咽困难症状的发生率比较(3.7%vs.1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P组术后2周内食管异物感发生率显著低于PG组(7.4%vs.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内植物移位松动(0 vs.3.2%)、术后6个月内椎间不融合(3.7%vs.6.5%)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1.7±1.1)分vs.(1.6±1.1)分]、JOA评分[(15.7±0.9)分vs.(15.4±1.1)分]、神经功能恢复率[(83.4±12.9)%vs.(79.4±15.2)%]、生理曲度Cobb角[(14.6±3.8)°vs.(13.7±3.4)°]和手术椎间隙后缘高度[(8.0±1.5)mm vs.(7.5±1.7)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手术中,应用钛制钢板联合cage融合器和零切迹Zero-P固定融合装置均是安全有效的。应用Zero-P装置手术更快捷,出血更少,明显减少术后食管异物感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初步研究HC3898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裸鼠成瘤实验和计算机分析对HC3898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HC3898在蛋白质水平与酵母、果蝇、线虫中一些与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蛋白质有很高的同源性。HC3898全长cDNA克隆转染SMMC-7721细胞能显著抑制集落的形成。 转染HC3898基因的SMMC-7721细胞在裸鼠中的抑瘤率为50%,统计学差异显著。常规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瘤中坏死灶内可见较多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在未坏死区可见散在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TUNEL染色证明有较多凋亡细胞。抽提实验组瘤块的组织DNA,经1.5%琼脂糖电泳分析,可发现典型的凋亡“阶梯状DNA条带”。结论:HC3898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提示它是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对新基因克隆HC90进行蛋白表达、各种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差异检测和体内外功能研究。方法 用pET-32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免疫小鼠制备小鼠源性多克隆抗体;从体外细胞集落形成试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HC90基因的表达差异和对体内外细胞生长影响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SMMC7721细胞系的体外集落形成试验表明。结果 SMMC7721细胞系的体外集落形成试验表明,HC90转染组与空载体组和p53对照组相比集落形成数显著增加(P<0.05和P<0.01);转染细胞系的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对L929细胞系的成瘤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90在人多种肿瘤组织,癌旁和正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总体上表现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结论 HC90是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4.
TFC对腰椎水平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离体腰椎的抗剪切应力研究,探讨峡部裂、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带螺纹的钛合金椎间融合器(Ray-TFC)椎间融合对腰椎水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取自五具新鲜尸体标本的十个脊柱功能单位(FSU)分别在完整状态、峡部裂状态、失稳状态、RF-Ⅱ固定状态、TFC植入状态的TFC加RF-Ⅱ固定状态下进行剪切应力加载实验。结果:峡部裂较完整FSU水平稳定性显下降,P〈0.05。RF-Ⅱ固定的水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螺纹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03-2002-03因腰椎退行性病变及腰椎滑脱症于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的病例,通过随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随访病例住院时间(31.76±9.28)d。手术时间(3.00±0.94)h,术前JOA评分(15.94±4.87)分;随访时(27.12±3.80)分,二者有显著差异。术后改善率83.7%。术前病变节段椎间孔高度(0.85±0.22)cm;随访时(0.95±0.22)cm,二者有显著差异。融合率为83.7%,是否应用椎弓根钉、不同植骨来源、Cage数量对于融合率无显著影响。Cage垂直移位发生率24.5%,平均(0.06±0.13)cm。近椎体退变发生率18.4%。术后1例发生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出现腰部脓肿,1例术中挤压神经根。在残留症状方面,2例发生患肢肌力减低,4例遗留患肢麻木疼痛,6例发生腰部不适。结论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安全,经过长期随访显示术后疗效肯定,椎间隙高度增加明显,Cage移位不明显,椎间融合率高,近椎体退变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注射型骨水泥聚合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释放量及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首先将注射型骨水泥制备成3 ml球形试模并分为3组,分别于10 min、12.5 min、15 min将骨水泥球投入15ml的PBS液中,随后的60 min内每10 min洗脱1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洗脱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浓度,从而计算出单体释放量及其时间变化曲线,同时比较这三组骨水泥试模单体释放量的差异。此外再将注射型骨水泥制备成3 ml圆饼形试模,比较同体积不同形态骨水泥试模单体释放量的差异。结果注射型骨水泥在放入PBS液后的前10 min释放出大量单体,约占70%以上,之后趋于稳定;10 min、12.5 min、15 min时间间隔的骨水泥1 h释放质量比分别为(7.3129±0.2557)mg、(4.9936±0.4705)mg,(1.2248±0.3294)mg;骨水泥球形试模、圆饼形试模1 h释放质量比分别为(6.6571±0.8457)mg、(10.2656±0.9887)mg。结论注射型骨水泥在聚合过程明确存在单体释放,在放入PBS液后的前10 min内即可释放总量的70%以上,之后趋于平稳。骨水泥的单体释放是一个表面现象,其释放量与植入体内的时机及骨水泥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改良支架成形术(S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改良SP(改良SP组)和PKP(PKP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止痛效果、后凸畸形改善以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共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85±5.08 min和22.96±4.28 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ODI降低,伤椎Cobb角减少。两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伤椎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改良SP可以达到类似PKP的近期疗效,无论在缓解疼痛、纠正椎体后凸畸形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近期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68.
基因功能研究中线粒体定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选择最佳细胞线粒体定位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细胞和化学和活细胞培养法对不同细胞系和癌细胞的线粒体定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几种线粒体定位方法各有其特征和适用范围,但均具很高的特异性。结论:免疫组化法可用于组织中(即体内)细胞线粒体的显示;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和活细胞培养法可用于体外基因功能研究中培养细胞的线粒体定位。  相似文献   
69.
腰椎椎间融合器移位三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椎间融合器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最早一代的椎间融合器TFC、BAK等,理论上都具有自稳和稳定脊柱的作用。由于存在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并发症,因此这种稳定作用还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70.
细胞内抗体是靶向细胞内蛋白抗原,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结合特性,并能在特定的亚细胞器中稳定表达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内抗体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基因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实验工具。细胞内抗体对应的靶抗原涉及生长因子及其受体,Ras蛋白,抑癌蛋白p5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等重要蛋白。作为一种很有希望的研究工具,内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及潜在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