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穹顶形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介绍穹顶形开窗术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的评估。方法穹顶形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平均年龄51.5岁,平均病程6年6个月。术后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进行疗效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平均扩大2.3倍。术后M-JOA评分平均下降16.78分,优良率达94.4%。结论穹顶形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近期疗效满意,既减压彻底,又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42.
儿童腰背痛     
有关儿童、青少年腰背痛国内报道的较少。Turner等 [1]报道 15岁以下腰痛患者只有不到 2 %的就诊率。 Balague等 [2 ] 有效问卷调查表明 2 7%的瑞士儿童有腰痛症状 ,却几乎无一人就诊过。Oslen等 [3 ]在研究中指出 10岁以下儿童罕见有腰痛 ,但从 12岁到 15岁发生率大大增加 ,青少年到 15岁预期有 36 %可能发生腰背痛。赵惠民调查了某校 6 2 9名学生 ,其中 7.8%的女学生和 4 .1%的男学生有腰痛症 [4] 。以上资料表明 ,如果注意调查 ,儿童、青少年腰背痛是较常见的 ,但却很少去就诊。本文就对儿童腰背痛的诊断和治疗做一全面综述。1 病  …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比较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3-09-2009-06收治的5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8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作为A组;22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JOA评分改善率、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活动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JOA评分改善率A组(52.0±21.4)%,B组为(5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42.9%,B组为3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0.05)。颈椎活动度A组平均丢失3.9°,B组平均丢失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0.05)。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比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及颈椎活动丢失率更低。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及术者自身的熟练程度来采用不同开门方法。  相似文献   
44.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患者均行X线、CT及MR检查.MRI显示本组24例中合并黄韧带骨化(OLF)9例,后纵韧带钙化(OPLL)10例.椎间隙相应水平硬膜囊或脊髓受压.平均随访1~2.5年,用Otann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Otanni评分,优11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3.33%.无神经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并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的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术与自体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DH)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需要手术治疗的单节段CDH患者60例,其中前路减压cage植入术31例,自体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固定术29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率、融合时间、融合率、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的维持情况。结果cage植入术较自体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P<0.01)。两组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症状改善率、融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e植入术较自体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固定术并发症少。结论cage植入术和自体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固定术都是前路减压治疗单节段CDH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而cage植入术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是治疗单节段CDH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多节段穹顶形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多节段穹顶形开窗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3例,其中2节段45例,3节段14例,4节段4例。平均随访1年5个月,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进行疗效评分,并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前及随访MJOA评分,平均下降18.08分,优良率达92.1%,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P<0.01)。结论多节段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椎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并对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013-07-2015-07手术治疗的7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33例,均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治疗;B组38例,均采用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相近,但与B组相比,A组的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且A组术后1、3 d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但A组术后3、12个月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的椎间融合率为93.9%(31/33),B组为92.1%(35/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相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亦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创伤更小,较好地保留了脊柱后方结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是治疗椎间隙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1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定期行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8-60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评分为(74.21±22.62),终末随访时为(12.54±8.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逐渐降至正常,椎间隙基本融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是治疗椎间隙感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背景:有文献报道伤椎置钉技术较传统4钉跨阶段固定具有更强的牢固性,可有效避免内固定的松动断裂,但其生物力学机制研究尚显不足。目的:构建脊柱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将一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胸腰段超薄CT扫描数据输入Mimics软件中,构建T1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伤椎置6钉和跨节段4钉内固定,对两个模型分别施加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屈及右旋载荷。结果与结论:两组固定模式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均集中在螺钉根部,在垂直载荷下,螺钉的应力最小,右旋和左屈载荷下的应力最大;在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及右旋运动下,上位螺钉较下位螺钉应力大(P<0.05)。伤椎置6钉固定组螺钉应力较跨节段4钉固定组小(P<0.05)。两组T11椎体最大位移无差别。表明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优化内固定的载荷,减少断钉率。  相似文献   
50.
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首先采用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后纵韧带钙化引起的相关病症。目前,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与其他颈椎后路减压术式相比,此方法具有减压彻底、稳定性良好、“再关门”发生率低、术后粘连少、神经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