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骨软骨瘤合并脂肪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逐渐增大 ,无疼痛及运动障碍。体检 :左臀部隆起 ,左大腿根部增粗 ,局部皮肤外观无改变 ,左臀部可触及一 5cm× 6cm肿物 ,质硬、不活动、无压痛。CT检查 :左侧坐骨见 6 5cm×4 0cm菜花状骨性突起 ,有蒂与坐骨相连 ,肿物表面不光滑 ,可见皮质、髓质及骨小梁 ,其前方及外侧见脂肪密度团块 ,最大层面为11 5cm× 8 0cm ,CT值 -85 5HU (图 1)。手术所见 :肿物有完整的包膜 ,切开包膜为脂肪组织 ,其内见一 6 5cm× 4 0cm骨性肿物有蒂与坐骨相连。病理诊断为骨软骨瘤合并脂肪瘤。例 2 女 ,42岁 ,左臀部肿物 2 0年 ,增大…  相似文献   
62.
<正>骨内脂肪瘤(intraosseous lipoma,IOL)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既往文献多例报道分析者不多[1-3]。笔者收集2011—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内脂肪瘤,结合文献探讨骨内脂肪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9~81岁,平均(58±9)岁,1例偶有隐痛,余无症状。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CT、MRI在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9例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9岁;左侧15例,右侧24例.39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根据结果做出诊断并分别统计上述方法对后踝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情况. 结果 本组胫腓骨螺旋骨折同时合并后踝骨折30例,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7例,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例.患者后踝均为斜形裂纹骨折,其中长斜形骨折30例,短斜形骨折9例;后踝骨折轻度分离7例.X线片、CT、MRI对后踝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3%、94.9%、100%,假阴性率分别是89.7%、5.1%、0,假阳性率均为0. 结论 CT、MRI可以提高胫腓骨螺旋骨折患者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MRI是显示后踝隐匿性骨折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老年腓骨近端骨肉瘤影像表现,总结腓骨近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腓骨近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骨膜反应及周围侵犯范围等。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50岁~72岁。溶骨型2例,混合型3例,成骨型1例;发生在骨端的为2例,干骺端的4例。6例患者仅2例有骨膜反应,其中1例为Codman三角,1例为平行状骨膜反应,发生在骨端的骨肉瘤未发现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为中、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患者均有软组织肿块。 结论老年人腓骨近端骨肉瘤以混合型为多见,Codman三角和骨膜反应少见,特别是位于骨端的骨肉瘤。溶骨型骨肉瘤无骨膜反应时,需注意与好发于腓骨骨端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等良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FS-3D-FISP扫描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能力,为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临床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术前MR成像,对MR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 与关节镜对照,34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MR检查结果:FS-3D-FISP序列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7%、Kappa值为0.818.结论 FS-3D-FISP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关节软骨损伤的三维成像有利于临床术前对重度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立体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66.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中央型肺癌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培健  彭志刚  李石玲  杜传国 《河北医药》2008,30(11):1723-1724
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多依靠CT检查,因伴有肺不张,需要区分肿块与肺不张组织。本次研究通过分析中央型肺癌的肿块与肺不张CT增强特征,来区分肺癌肿块与肺不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6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1岁  相似文献   
67.
马晓晖  李石玲  张敏  赵建  郭智萍 《河北医药》2008,30(12):1898-1899
目的探讨显示关节软骨和纤维软骨的最佳MR扫描序列。方法选择不同的自旋回波序列及梯度回波序列对受检者分别进行关节软骨和纤维软骨成像,并通过对软骨的形态、轮廓、损伤程度的显示观察,对不同的扫描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及全面评价。结果FS-2D-FLASH序列对显示半月板病变最佳,并可清晰显示较大的关节软骨的损伤;FS-3D-FISP序列对显示较小的关节软骨的损伤优势明显,但图像信噪比较低;T1-FLASH-2D序列对髋臼唇的显示影像质量较好。结论梯度回波序列是显示关节软骨和纤维软骨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68.
探讨了增强CT区分中央型肺非小细胞癌肿块与肺不张的可行性.对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增强扫描能够区分多数中央型肺癌肿物与阻塞性肺不张组织,实质期优于主动脉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各种主要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随访临床确诊早期RA病人78例,对确诊前研究对象的平片及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临床方面指标包括有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关节肿胀个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MRI对腕骨间关节的滑膜,骨骼,软骨,肌腱等进行观察。对照分析早期RA各种主要MRI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敏感性最高的MRI指标血管翳强化与晨僵或RF阳性同时存在时,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结论MRI血管翳强化与晨僵或类风湿因子阳性同时存在时,对于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采用放射状扫描方法及FLASH-2D序列显示各部位髋臼唇的形态信号,观察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解剖部位无症状髋臼唇的MRI特征,研究其形态及信号与年龄及解剖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无任何髋关节症状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放射状MRI检查,共54个髋关节,男33例,女21例,年龄17-70岁。分别观测髋臼唇断面的形态,边缘及信号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4个髋关节共得到972个髋臼唇断面图像,其中三角形828个(85.19%)。不规则形119个(12.24%)。缺如型25个(2.57%)。除去25个缺如型的髋臼唇,947个髋臼唇断面图像中757个髋臼唇断面信号均匀(79.9%),156个髋臼唇呈轻度高信号(16.5%),34个髋臼唇断面呈明显高信号(3.6%)。不同年龄组之间髋臼唇形态及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持重面和非持重面之间髋臼唇形态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持重面和非持重面之间髋臼唇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髋臼唇类型。随年龄的增长,三角形髋臼唇出现频率逐渐降低,不规则形及缺如型髋臼唇出现频率逐渐增高,髋臼唇出现异常信号的频率逐渐增高。持重面髋臼唇异常信号出现的频率高于非持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