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19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494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72篇
  4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患者女,69岁.发现左手掌部逐渐膨隆3年,并伴有手指麻木、无力入院.临床检查:左手掌大、小鱼际隆起(图1),可触及肿块,质软,无明显压痛,边界不清晰,无波动感,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桡侧三指半掌侧感觉减退,以中指为著,中、环指不能完全伸直,夹指试验阳性.B超显示:回声不均质,可见两处实性高低相间混合回声团,似椭圆形,周边尚清,其内可见稀疏点条状血流信号.X线片检查:左手掌、指骨骨质结构完整,大鱼际肌及小鱼际肌处软组织见大片状低密度影.MRI检查:左手掌指间隙内见不规则形短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内见纤维分隔影,压脂序列病灶呈低信号,考虑脂肪瘤.术前诊断:左手掌部脂肪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掌部脂肪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82.
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附5例X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附5例X线分析)尚延海,李晓东,王学春,李希观肺透明膜病又称肺透明膜综合征,可由不同因素引起,如化学和放射损伤、登高、尿毒症、流感等,但一般临床上所指的肺透明膜病是指常见的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一种病症。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经尸解、病...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市6家医院在2016年3—8月582名未出院初产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家庭收入、费用报销情况以及影响性生活质量是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均P0.05);择时分娩、产妇自然分娩怕疼、待产中不能忍受疼痛而改成剖宫产、担心影响产后性生活、怕自然分娩侧切疼、珍贵儿、其他都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相关(均P0.05)。结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导致的剖宫产率上升不仅是当今产科面临的问题,也已逐渐发展成严峻的社会问题影响母婴健康,因此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务人员、孕妇、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性,1996年2月—1996年5月对3个厂家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各抽样30副进行质量监测。监测内容:①内在质量:包括细菌、热原、微粒数、pH值及氯化物含量;②外在质量:包括标记、标志、说明、包装、流量、尺寸。结果:内在质量全部达标的占97.78%,外在质量全部达标的仅占33.33%。建议国家技术监督局对生产一次性医疗用品厂家的产品应定期检查,定期公布达标情况,各医院供应室要设立监测室,以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99例行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1~79岁,平均(65.37±6.07)岁;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80~79.50ng/mL,平均(16.84±12.28)ng/mL。分析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特征。按年龄、体质指数、术前PSA水平、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至手术时间、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前列腺癌危险分度、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T分期、腹盆腔手术史等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切缘阳性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及病理相关资料与切缘阳性的关系。结果本组9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199.66±66.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2.02±140.28)mL。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切缘阳性26例(26.3%)。将各危险因素分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P=0.047)、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P=0.023)、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P=0.007)、术后T分期(P=0.004)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P=0.134)、体质指数(P=0.838)、术前PSA水平(P=0.299)、穿刺至手术时间(P=1.000)、临床T分期(P=0.821)、前列腺癌危险分度(P=0.903)、腹盆腔手术史(P=0.607)与切缘阳性均无相关性(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术前PSA、临床分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术后T分期(P=0.011)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T分期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其中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及术后T分期越高,切缘阳性率越高。术后T分期是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肿瘤可过表达环氧合酶-2(COX-2)及其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2(PGE2),后者是一种可引发炎症和癌症的生物活性脂质。PGE2通过4个不同的G蛋白耦联受体(EP1、EP2、EP3和EP4)激活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而EP2、EP4受体是介导PGE2抗炎和抑制免疫活性的主要分子。COX-2/PGE2在肿瘤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癌细胞和反应性基质,并以多种机制抑制肿瘤免疫。COX-2/PGE2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及其他负性免疫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通过联合阻断COX-2/PGE2及其他靶点可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Hb水平、受伤时间和手术时间的间隔时间、术前合并症及术前的身体状况,分析其对术后1年的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合并症(89.6%与10.4%)、身体状况分级(84.9%与15.1%)、Hb水平(98.4%与1.6%)、血清白蛋白水平(98.9%与1.1%)以及总淋巴细胞数目(96.6%与3.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7.227、13.855、16.201、6.678、4.649,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症〉2种、身体状况分级处于Ⅲ级或Ⅳ级、Hb水平〈100g/L、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以及总淋巴细胞数目〈1.5×10 9/L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症、身体状况分级、Hb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总淋巴细胞数目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增加临床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李晓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3032-303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所致医源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于观察的第3、5、7天检测导尿口尿样和接尿口尿样的病原菌,并计算出有菌率,同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第3、5、7 d接口处尿样有菌率分别为0.0%、6.7%、13.3%,导尿口尿样有菌率分别为18.3%、21.7%、25.0%;对照组第3、5、7天接口处尿样有菌率分别为6.7%、25.0%、38.3%,导尿口尿样有菌率分别为40.0%、50.0%、6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9、131.000,均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4—2013-04,共诊治21例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后,采用1或2枚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膝关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3个月2例出现膝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予麻醉下推拿松解后恢复至屈伸5°-110°。术后1年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及MR示:骨折对位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1.67±0.76)分,IKDC评分为(96.13±0.87)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30,P〈0.001;t=105.236,P〈0.001)。患者均恢复正常运动及生活能力。结论膝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具有微创、痛苦小、内固定相对牢固、操作简便、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
扁平疣,寻常疣及趾疣由,均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2.4型、7型)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1]。它主要通过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传染所致。多发生在皮肤暴露处或皮肤经常摩擦的部位,如手指、手背等。常影响患者的皮肤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