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术后重症腰椎间盘炎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探讨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有效、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0月~2000年10月诊治的15例重症腰椎间盘炎患者的治疗过程,比较前路经腹膜后入路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和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在疗效、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经保守治疗组症状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3~5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5个月(1~3个月),住院费用平均3.25万元(2~6万元);手术治疗组在术后3~5d严重腰痛明显缓解,不需再使用止痛剂,住院时间平均16.5d(14~23d),住院费用平均0.8万元(0.6~1.5万元)。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重症腰椎间盘炎患者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疗效差、费用高、住院时间长;而采用前路经腹膜后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则能迅速解除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是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双下肢肌肉结节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下肢肌肉结节病一例报告何爱咏李启贤结节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因素改变所致的多发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上以肺部及颜面部等病损多见。肌肉结节病少见,有肿块者更少见。我科于1993年5月收治双下肢肌肉结节病1例。患者女,48岁。于2年前出现双下肢肌肉酸胀、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追踪观察 3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近期矫正度、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远期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平均后凸角为 5 0°(30°~ 70°) ,外观呈明显角状后凸畸形 ;术后近期平均为 2 5°(2 0°~ 4 0°) ,术后随访 1~ 7年 (平均 3.2年 ) ,后凸角平均为 2 5°(15°~ 4 5°)。手术耗时 15 0~ 2 0 0min ,平均 180min ,失血量 2 5 0~ 4 0 0ml(平均 35 0ml) :2 0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 1~ 2级 ,3例尿潴留患儿于术后 3~ 6个月恢复排尿功能 ,5例肋间神经痛患儿 3例疼痛消失 ,2例疼痛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3例于术后 2~ 4年出现椎板下钢丝断裂。所有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是矫正后凸畸形和预防晚期后凸畸形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4月至1994年10月应用CD椎弓根钉-棒治疗腰椎滑脱27例。平均随访12个月,手术疗效满意。优良率92.6%,融合率96.3%,滑脱平均改善占67.2%,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无神经损伤和器械断裂。结果表明,CD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具有矫形能力强,固定强度高,影响运动节段少,并发症低,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是目前较理想的腰骶融合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5.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2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中窦道分泌物取样行细菌培养,培养时间为7d以上。3例先行抗炎、窦道搔刮或切开清理、置管冲洗引流,均未见效而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另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仔细观察软组织和骨质的变化,术后抗炎。结果:7例细菌培养阳性。3例为微球菌,4例为粪链球菌。另5例为阴性。术前和术中2次取样培养结果一致。3例先行保守治疗者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平均住院时间40d。另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4d。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为12-14d。随访3-12个月感染无复发。术中发现9例窦道与椎弓根螺钉属部相通,原发病灶仅为在该处的局限性肉芽病灶、有少许脓块,该钉尾的固定螺帽有松动。病灶不向深处累及椎弓根和椎板,椎弓根钉本身无松动;另3例窦道与横向连接杆的一端相通,原发病灶亦为一小的局限肉芽组织团块。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的迟发性感染通常是由低毒性细菌引起的局部软组织感染,骨质未受侵蚀,对这一感染引起的窦道、流脓采取抗炎、局部处理效果差,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是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和优点。方法:总结1996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42例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0例疼痛消失、2例腰痛减轻。30例随访1~4年(平均2年),经定期X线摄片复查证实植骨块均在6~8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松动移位。患者弯腰和下蹲活动无受限。1例内固定于术后1.5年松动、另1例内固定于术后2年断裂。结论: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是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移位而促进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床上活动不受限,便于护理。  相似文献   
17.
条纹状骨病为罕见的体质性骨病,我院曾见1例,结合文献和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4岁半.月前因外伤照片,发现左尺桡骨下段骨折,尺桡骨稍膨大并有条纹状影,性质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86年应用华西医科大学研制的椎体间固定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核的基础上,对两侧高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腹膜外前路腰椎间盘全切除,椎间钉内固定及植骨术,解除对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缓解病情好转,特介绍如下。 例1:女,33岁。腰痛10年余,左下肢疼痛麻木7年,加重十个月,左大腿后侧呈“触电样”放射痛,经多种非手术治疗无效。体查:腰椎生理前凸消失,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6岁,因腰腿痛10余年,加重3个月,不能行走5天,抬送入院.十多年前发作腰腿痛,3年前在外院检查发现右腰部一肿块而行手术治疗,当时因肿瘤大只行部分切除,病理报告为神经纤维瘤,术后腰痛稍缓解.近3月疼痛加重,无法劳动.入院前5天已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检查腰肌稍紧张,L1~5有压痛和叩痛,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肌轻度萎缩,以右侧明显.右下肢肌力Ⅰ~Ⅱ级,左侧Ⅲ级,肌张力不高,右足感觉消失,左足减退,马鞍区感觉消失,肛门括约肌试验(+),双膝反射及病理征未引出.MRI:L2~4椎管内外至右腰椎旁巨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小儿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观察采用上述术式治疗的 3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近期矫正度及后凸畸形远期变化等。结果 :术前平均后凸角为 50°(30°~ 70°) ,术后近期平均为 2 5°(2 0°~ 40°) ,随访 1~ 7年 (平均 3 2年 )后凸角平均为 2 5°(1 5°~ 45°)。 2 0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 1~ 2级 ,3例尿潴留患儿于术后 3~ 6个月恢复排尿功能。 3例于术后 2~ 4年出现椎板下钢丝断裂。最后一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