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Isl1基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下游基因Nkx2.5和Flk-1的表达。方法 多位点Gateway载体构建技术构建2K7puro/EF 1α-Isl1慢病毒表达载体(由EF1α启动子启动Isl1基因表达)。包装细胞293FT细胞获得慢病毒,再转染至hMSC。利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出Isll阳性细胞。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hMSC中Isl1基因在转染后1~6周的mRNA和1~4周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EF1α-Isl1,转染后hMSC中检测出Isl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mRNA表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上调,第3周表达量(0.65±0.14)较1、2周增多(0.36±0.09,0.37±0.05,均P<0.05),3周后表达趋于稳定。转染后在无任何诱导剂的情况下,检测到Isl1下游基因Nkx2.5的表达,但尚未见Flk-1的表达。结论通过慢病毒载体将Isl1基因转染hMSC后,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表达,并在无任何诱导剂的情况下,能促进下游基因Nkx2.5的表达。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监测以及所采取预防综合性措施的现况调查,为探索狂犬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期间新兴县13个预防接种门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就诊登记资料与《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月报表》,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期间该县狂犬病暴露7328例,男女之比为1.31:1;农村4725例(64.48%),城镇2603例(35.52%),农村与县城有显著差异(X2=271.52,P〈0.05),伤人动物以家犬为主(5921例,占80.79%),其次为猫类(15.01%),鼠类(1.85%),宠物犬(1.20%),45岁以上组狂犬病暴露率最高(38.82%),暴露部位以下肢最多,暴露发生以夏季为主。结论:犬类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农村为重点防控地区,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伤口正确处理是关键,及时、全程接种高效价的疫苗是保障,加强犬类的免疫和管理,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宣教等是控制人狂犬病发生和流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3.
背景:构建一个组成性表达某特定基因同时携带荧光报告基因和抗生素筛选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目前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新型慢病毒载体pLVpuro/EF1α-PEDF-IRES-EGFP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导中的表达。 方法:通过PCR在PEDF基因的两端加上attB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LVpuro/EF1α-PEDF-IRES-EGFP,将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ViraPowerTM Lentiviral Packaging Mix)共转染293FT细胞。通过多次感染的方法将慢病毒载体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导后第7天开始使用1~5 mg/L嘌呤霉素筛选5 d,得到表达PEDF和EGFP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Western、Elisa的鉴定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PCR和测序证实,慢病毒表达载体pLVpuro/EF1α-PEDF-IRES-EGFP构建成功;将其成功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筛选获得纯化的过表达PEDF基因的绿色荧光细胞群。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进一步了解新兴县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该县1999~2009年麻疹疫情及麻疹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兴县1999~2009年麻疹共11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6/10万,4~6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9.49%.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90.67%,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 新兴县的麻疹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仍待观察,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建议落实儿童入学的查证制度与查漏补种,重点是流动儿童,实施8月龄~14岁的人群麻疹强化免疫的策略,必要时对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成年人补种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35.
背景: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是相对局限于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的少数几个基因之一,公认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标志。 目的:利用多位点Gateway技术构建慢病毒载体pLVpuro/平滑肌肌动蛋白α控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 方法:设计合成含有attB位点的小鼠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启动子引物,构建pUp-平滑肌肌动蛋白α;通过LR反应将pUp-平滑肌肌动蛋白α和pDown-绿色荧光蛋白(含att位点的绿色荧光蛋白入门克隆)连接到目的载体pDEST-puromycin,得到pLVpuro/平滑肌肌动蛋白α-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经PCR和测序鉴定,将载体质粒瞬时转染C2C12细胞系,并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LVpuro/平滑肌肌动蛋白α-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测序结果表明启动子序列正确;细胞转染实验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可以反映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陈渭良伤科油对急性软组织损伤中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及前列腺素2(PGE2)含量的影响,进一步评价其作用机理。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万花油组及陈渭良伤科油组(简称伤科油组)4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万花油组、伤科油组均选取大腿外侧臀肌处使用自制打击器打击复制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后,分别外用石蜡油、跌打万花油、陈渭良伤科油,共3 d。同时分批处死大鼠取病变组织进行匀浆后进行IL-1β、PGE2含量的测定。结果 伤科油能使损伤局部IL-1β的含量降低,并在伤后12 h即开始发挥作用,而万花油治疗作用出现在受伤后48 h;伤科油组能使损伤组织局部PGE2的含量降低(P < 0.05),并在伤后12 h发挥作用,72 h时PGE2的含量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万花油组PGE2含量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结论 伤科油可通过减少损伤组织炎症因子的含量起到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在现有市区“120”急救网络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建立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体系,2009年至2011年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通过建立县、乡(镇)基层医疗急救组织网络,配备先进医疗急救设备,应用3G、GPS、CTI、移动数据处理服务(视频技术)及相关信息系统研发,构造共享、互动式平台,同时探索和改进快速提高基层医疗急救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的培训方法,建立柳州市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体系;完成了《柳州市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技术研究的应用》.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实现了在市、县、乡(镇)急救联动和资源共享,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与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对接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急救现场的即时调用;在救护车上安装的车载智能终端,采集和传输现场信息,为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调度、现场医疗提供技术支撑;系统的人员培训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给县、乡(镇)基层和事故现场急救工作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研究得出结论为,通过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把现有的城市医疗救援体系延伸到县、乡(镇),将优质的城市医疗资源服务于边远地区民众及对边远地区突发事件,开展高效优质的生命救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32磷-玻璃微球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到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按夹心式给药方法注入^32磷-玻璃微球碘油混悬液和化疗药。结果:治疗中晚期肝癌27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3%、71.1%、63.0%,中位生存期13个月;而对照组分别为77.8%、37.0%、18.5%和4个月。结论:^32磷-玻璃微球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的内照射核素和末梢栓塞剂。  相似文献   
39.
采用术中解剖定位法确认置入器械的椎体节段及其椎弓根进钉点,并通过术后摄片判断解剖定位的椎体节段及其椎弓根进钉点的准确性。本组31例,共置钉124枚,位置优102枚,良14枚,优良率93.6%,无一例错置。术中解剖辨认椎体节段及其椎弓进钉点方法简便易行,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1例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1例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采用常规PCR技术以及DNA序列测定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常规PCR检测技术结果为β41/42杂合子,提示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DNA序列测定结果发现患儿β珠蛋白基因还存在PolyA(A>G)突变,为βPolyA(A>G)/β41/42双重杂合子.结论:临床诊断为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对于常规基因检测与地中海贫血表型筛查结果不符时,应考虑为罕见或未知突变类型,进一步检测非常见类型α或β地中海贫血基因,以防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