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诊病人假性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高血压急诊病人,以常规治疗2 h 后 SpO 2为应变量,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硝普钠输注速度(OR=18.060,P =0.006)、入院后平均动脉压(OR =3.205,P =0.013)、高血压急诊类型(OR=1.983,P =0.030)为独立危险因素,治疗2 h 后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值为独立保护因素(OR =0.099,P =0.012)。[结论]硝普钠输注速度、入院后平均动脉压、高血压急诊类型是引起低 SpO 2的危险因素,治疗2 h 后 MAP 下降值为保护因素,并据此结论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2.
1病例报告患儿,女,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呕吐3天,于1998年5月10日收人院。患儿2年前曾多次出现上腹部不适、呕吐及右下腹痛。曾在当地诊断"阑尾炎"。给补液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于人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伴呕吐卫天,次日右下腹痛明显,上腹痛好转,疼痛呈渐发性钝痛,无血尿便,无发热。仍按"阑尾炎"给抗生素等治疗,不见好转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痛昔表情,轻度贫血貌,心、肺(一),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右下腹明显压痛,局部肌紧张,未触及肿块,WBC21X10'/L,尿(一)。初步诊断"化脓性阑尾炎",当臼…  相似文献   
23.
结合炎琥宁引起急性皮肤过敏反应患儿的抢救实践,指出有效应用人性照顾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护理服务投入和思想交流,促使患者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和负面情绪,争取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4.
国内外病人安全问题现状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病人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对于引起的不良结果或损害所采取的避免、预防与改善措施。这些不良的结果或伤害包含了错误、偏差与意外。由于近年来病人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病人安全(Patient Safety)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分组认知行为干预法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性。方法将68名急诊科护士分层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4名。干预组根据护士感知的压力不同划分为不同亚组,选定针对性主题,在2名辅导员带领下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常规组不划分亚组,无固定主题。干预前与干预4个月后分别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分组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移位及神经束组移位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千损伤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10例.患侧肩均不能外展、外旋、上举;屈肘不能;耸肩及伸肘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膈神经及尺神经功能正常;正中神经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治疗.A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膈神经到肌皮神经、肋间神经到腋神经移位术;13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尺神经束支或正中神经束支到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到腋神经移位术.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其中B组2例患者出现手部尺神经轻度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轻度损伤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受损的症状.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行肌电图检查,经统计学分析,B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5~6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8~9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B组患者术后3~4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7~8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行神经束组移位修复受损的神经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其效果优于神经干直接修复.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时,应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8例(92处)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9例45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39例47处),两组分别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78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8.8±3.3)个月,92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1.11%,感染率为4.44%;克氏针内固定组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63.83%,感染率为23.40%,两组优良率及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时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关节功能评价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基于案例的PBL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急诊科实习的131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5人)和试验组(6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试验组采用基于案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比较2种教学法对护生理论与操作考试、研究能力、自我成长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与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研究能力及自我成长能力均好于对照组,2组操作技能、协调管理能力与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案例的PBL教学法对护生的理论成绩、研究能力及自我成长能力方面有促进作用,但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其他方面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29.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农民,既往体健,入院前5个月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无发热、呼吸困难,当地按“支气管炎”给予治疗半个月,症状缓解,咯血停止。入院前1个月再次出现咳嗽并咯血,血量较前增加,以痰中血块为主,无整口血痰,伴气喘、呕吐,至当地市人民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内息肉样肿物,活检未能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入院后初次于气管镜室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上段膜部一宽基底的软组织肿物,表面光滑但不规则,用活检钳夹取部分组织,病理结果提示黏膜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30.
本文采用顺氨氯铂140mg~160mg+长春新碱2mg+平阳霉素100mg的方法对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了术前短期化疗,化疗后两周施行手术,通过对1987年4月~1993年2月之间143例患者随访、统计,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0%、84.20%,术后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2.80%、54.20%。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治疗方法,疗效及药物主要毒副作用等,并针对毒副作用所采取的联合用药,以预防为主,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组无一例因毒副作用而中止化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