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咸丰县的麻风湖北咸丰县皮防所童代良朱成明李本亚曾祥尧杨大刚累计301例病人中,男237例,女64例,多菌型219例,少菌型82例;发病年龄以15~35岁居多,近8年来无少儿发病。病人分布于全县12个区(镇),51个乡(镇),146个村;家庭内传染91...  相似文献   
12.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国务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中五项主要改革之一,也是新医改的主要目标,关系到民生福利。该文用福利经济学相关理论阐述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重要意义并提出从制度安排、建立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提高基本公共卫生职能机构服务能力等方面来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102例中22例骨水泥渗漏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性状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出现渗漏比例较高,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骨水泥渗漏概率,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回顾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的骨水泥渗漏情况,总结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措施.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131个椎体,在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伤椎,经单侧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注入骨水泥,至填充、弥散满意后3~5 min,拔出穿刺针.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疼痛完全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4例疼痛减轻,无疼痛加重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22例,其中3例渗漏于椎管内,无急性脊髓压迫症状;5例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无明显大血管侵蚀症状;4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出现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给予脱水、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卧床休养治疗后缓解.渗漏至椎体外周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明显肺内散在点状骨水泥渗漏1例,无明显呼吸症状;3例沿椎旁静脉扩散至上及下位椎体周围,无明显神经症状.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未发生排斥反应.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但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情况: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从2005年2月到2011年7月期间,本组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的病例65例。2.分组及临床表现: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经蝶入路组)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40.2岁。病程1个月至9年,平均3.2年。临床表现有闭经、溢乳、性欲减退等内分泌症状25例,视力视野改变19例。经颅入路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4~69岁,平均38.4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分析其暴发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类似疫情发生。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历时23 d,共发病22人,罹患率为13.33%。病例集中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结论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可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术中超声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探讨术中超声实时监测及定位病灶、指导手术夹闭的价值。方法在显微外科手术的基础上,将67例脑动脉瘤患者依据手术中有无超声辅助分为超声辅助组35例、常规组32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术中超声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和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辅助组患者术中完全夹闭率94.28%,明显高于常规组(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13)。超声辅助组手术时间(173.79±6.20)min明显短于常规组(189.45±3.70)min;超声辅助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常规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4,P=0.006);超声辅助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26.79±3.20)d,明显快于常规组(32.45±1.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辅助组术后6个月CSS评分、术后12个月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Zc=-2.205,P=0.027;Zc=-2.475,P=0.013)。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常规应用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病变、指导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损伤、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僵直3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辅助髌外上切口联合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粘连性僵直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关节内粘连带松解治疗严重膝关节僵直患者31例,其中7例辅助髌外上切口联合松解膝关节外侧粘连、挛缩带。术后早期全程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结果:31例患者术中伸膝0~5°,屈膝均超过120°,术后步态改善,跛行消失,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与髌上外侧切口联合松解术保留了皮肤及关节囊的完整,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老年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患者运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术中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行PFNA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为保温干预组和常规处理组。常规处理组不做特别干预,而保温干预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可控式加温毯,输入液体预热加温,手术室环境温度控制等措施。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的鼻咽温度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以及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保温干预组的平均体温均高于常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少于常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常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行PFNA治疗运用复合保温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19例9~16岁儿童股骨骨折,在C臂X线透视机复位后予以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随访12~16个月。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无肢体缩短等畸形。结论外固定支架可以适用于治疗儿童股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