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患者,男,44岁,因头痛伴视物模糊20 d于2009年6月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感头痛,头顶部及双颞部剧烈胀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难以忍受,伴视物模糊,无发热,无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实习前强化训练对提高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影响。方法对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56人进行实习前强化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无菌技术和外科基本操作,强化训练前后进行考核。结果学生强化训练后,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强化训练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实习前的强化训练,有助于提高实习生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缩短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动态监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27(IL-27)的浓度变化.方法 选取伤后24 h内入院的TBI患者112例,分3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选取2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第1、3、5、7天)血清IL-6、IL-18和IL-27的浓度变化,对TBI与IL-6、IL-18、IL-27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入院的血清IL-6、IL-18、IL-27浓度均升高,重型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型组和中型组,差异有显著性.颅脑损伤严重分级与血清IL-6浓度(r=0.891,P<0.01)、血清IL-18浓度(r=0.833,P<0.01)、血清IL-27浓度(r=0.922,P<0.01)呈正相关;血清IL-27浓度与血清IL-6浓度(r=0.925,P<0.01)、血清IL-18浓度(r=0.843,P<0.01)呈正相关;血清IL-18浓度与血清IL-6浓度(r=0.673,P<0.01)呈正相关.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IL-6、IL-18和IL-27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如浓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提示脑组织损伤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4.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为观察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态学和临床症状、研究其免疫反应以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提供重要手段。方法新西兰大耳兔6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n=30)、假手术组(n=20)和对照组(n=10)。在手术组中,直接将血吸虫虫卵悬浊液注入家兔大脑,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假手术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但是注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手术。术后对动物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于第3、5、7、10、20和30天对家兔脑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手术组家兔术后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厌食、局部抽搐、全身抽搐以及瘫痪。病理切片证实在术后第3天,家兔神经系统中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并伴有轻微的炎症。在第7-10天,红细胞临近区域形成一些虫卵肉芽肿,伴随有数量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在其周围。在第14-20天,虫卵肉芽肿主要处在增生期。在第30天,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处于纤维化治愈阶段,肉芽肿区域逐渐被纤维性神经胶质细胞取代。此外,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家兔术后表现正常,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脑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在实验中,血吸虫虫卵的抗原性、动物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MDM2基因启动子区的40-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散发宫颈癌(C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EB显色方法显示521bp和481bp两条条带,以此检测368例CC患者(病例组)和421例健康妇女(对照组)插入/缺失基因型频率,统计分析其与CC的关联性。结果:两组妇女年龄无显著差异,吸烟、饮酒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者中插入/插入型(Ins/Ins),插入/缺失型(Ins/Del)和缺失/缺失型(Del/Del)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75,0.492和0.13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484,0.423和0.093。基因型为Ins/Del和Del/Del的个体CRC易感性明显增高(OR=1.51,95%CI:1.11~2.03,P=0.009)(OR=1.86,95%CI:1.16~2.98,P=0.01)。结论:本组人群中MDM2基因启动子区40-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存在关联,这种关联在年龄因素中并不明显,而在吸烟、饮酒情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应用颅骨锁行一期整复术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颅骨锁行一期整复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切口无感染、无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复查头颅CT3D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基本恢复颅腔生理弧度和形状。随访0.5~2 a,头部外观良好,骨折片固定,无移位和下陷。结论应用颅骨锁一期整复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利用自身颅骨碎片进行修复,更符合生理,具有固定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同时避免再次行颅骨修补术,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节约医疗费用,尤其适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4例甲状腺癌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及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纳米碳将其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不使用纳米碳,实验组术中应用纳米碳。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检出淋巴结的数量与转移数量,比较术前和术后3、30 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与血钙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术后测量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等基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检出淋巴结数平均(9.80±4.80)枚,对照组检出淋巴结数平均(6.95±3.86)枚,实验组转移淋巴结数与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6,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30 d的血钙和PTH均无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显著增加检获淋巴结的数量,提高转移淋巴结清除的阳性率,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毛葡萄叶水提物对SD大鼠脑栓塞后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连续灌胃给药8d后建立SD大鼠脑栓塞模型,作TTC脑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梗死区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脑组织相关凋亡基因bcl-2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结果毛葡萄叶水提物能明显减小大鼠脑栓塞模型的梗死面积,明显提高bcl-2的表达和下调caspase-3的表达,并有降低血浆MDA水平和升高LDH、NO水平的作用,且毛葡萄叶水提物组的效果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论毛葡萄叶水提物有明显抗脑梗死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