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各年龄组患者脊椎融合术后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进行镇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评价镇痛效果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于我院行脊椎融合手术的患者154名,根据年龄分为20岁以下组、20岁~39岁组、40岁~59岁组和60岁及以上组,各组再根据性别分为2个亚组.记录患者术后的痛觉评分、与PCIA应用有关的并发症以及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各组患者使用PCIA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CIA使用时间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联.40岁~59岁年龄组中患者VAS评分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女性患者组中VAS评分与年龄存在正相关.87.7%的患者对术后PCIA治疗的满意度为优和良.结论 PCIA治疗腰椎融合术术后疼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1月采用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心肌保护液连续灌注法,对26例各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内直视手术,自动复跳24例(92%),术后未见低心排综合征或严重心律紊乱,恢复顺利,作者认为,该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保护心肌方法,本文对温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的配制和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72年至1982年,我院共收治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0例,其中70例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中死亡24例,手术死亡率为34.29%。为总结经验和降低死亡率,现对34例手术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6例,女18例。年龄17~77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开颅探查的麻醉处理106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治疗及预防在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手术中引起的血压剧烈下降而造成的危险 ,从而挽救生命。方法 :观察 10 6例颅脑外伤开颅探查病人在诱导后、切开硬脑膜前、切开硬脑膜后及用药干预后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打开硬脑膜后的血压下降剧烈 ,与打开硬脑膜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采用小剂量麻黄素或多巴胺静注或 /和静滴能满足循环稳定和脑灌注压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维持剂量、术后苏醒、躁动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64例择期行剖胸手术患者,ASA Ⅱ级~Ⅲ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2组.A组: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患者预先用10 ml 0.25%布比卡因和0.1 mg芬太尼硬膜外给药.术中硬膜外0.25%布比卡因和芬太尼10μg/ml,5 ml/h复合丙泊酚维持.B组: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端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所需麻醉维持药量、术毕清醒及出现疼痛时间.结果 2组患者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麻醉维持不需要静脉镇痛药瑞芬太尼和肌松药阿曲库铵,只需复合充分的丙泊酚镇静,就能满足手术需求;术后苏醒早;拔管时间(11±4)min,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组(23±16)min明显缩短(P<0.05):躁动例数显著减少;术后出现疼痛时间(7.4±2.6)min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组(0.5士0.3)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 胸段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快通道麻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