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人TACI-Fc融合蛋白对XG6细胞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TACI-Fc基因转染细胞,获得该融合蛋白,研究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XG6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扁桃体细胞中克隆全长TACI cDNA片段,将该基因的胞外段sTACI与人IgGI Fc段连接到pcDNA真核表达载体上,使两者融合表达。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sTACI-Fc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ELISA法测定转染TACI-Fc基因的L929细胞培养上清中TACI-Fc的含量,培养上清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TACI-Fc。然后应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检测其对XG6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经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表明,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sTACI-Fc融合蛋白的基因转染细胞。基因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TACI-Fc融合蛋白。体外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可有效地阻断Blys对骨髓瘤细胞株XG6的促增殖作用。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将TACI胞外段与人IgG1 Fc段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融合表达,表达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这为进一步对TACI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0SAHs)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患,资料表明OSAHS发病率2%~4%,可累及人群包括婴幼儿、中青年及老年人。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mongraphy,PSG)是明确诊断OSAHS的金标准,也是医生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各种原因,PSG监测过程经常会出现失败,  相似文献   
83.
rhCD40L联合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人重组CD40L(rhCD40L)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3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运用多种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细胞膜分子、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及趋化因子RANTESmRNA水平的改变,并观察了rhCD40L联合IFN-γ、阿霉素(ADM)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rhCD40L抑制MDA-MB-435、MDA-MB-231细胞增殖,与剂量呈负相关(P<0.05);两株乳腺癌细胞分别在CD40配基化(ligation)作用48、72h进入G1期细胞阻滞;MDA-MB-231细胞CD54、CD95(Fas)、CD120b等分子表达均显著上调,CD95L(FasL)表达下调(P<0.05);MDA-MB-435细胞CD49e、CD95L、CD120a、HLA-DR等分子有显著性变化。两株乳腺癌细胞经rhCD40L作用4、24h后,RT-PCR半定量Bax/Bcl-Xl的比率、RANTES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上调。rhCD40L联合IFN-γ、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由此表明,CD40信号影响乳腺癌细胞周期及TNF家族成员及MHCII类分子的表达,上调凋亡相关基因Bax/Bcl-Xl的比值和趋化因子RANTESmRNA水平,直接或间接介导抗肿瘤作用。同时,rhCD40L还可增强肿瘤细胞对细胞因子和化学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6 0 Coγ射线照射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 780及其顺铂耐药株A2 780 CP体外生长、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唑蓝 (MTT)比色法分析不同辐照剂量 (1~10Gy)对A2 780及A2 780 CP两种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术 (FCM)比较两者辐照后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 1~ 10Gy6 0 Coγ射线照射引起A2 780细胞株明显的生长抑制和凋亡 ,而A2 780 CP细胞则表现出明显的辐照抗性 .(2 ) 6Gy6 0 Coγ射线照射后 6~ 48hA2 780细胞呈现G1 期细胞阻滞和S期细胞比例下降 ,A2 780 CP细胞则呈G1 期细胞比例减少和S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卵巢癌耐药细胞具有辐射抗性和特征性的细胞周期变化 ,流式细胞术测定辐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可预测恶性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两组无严重内科和产科合并症的产妇共250例,试验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阻滞平面、术中及术后2h、12h、24h的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麻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两组术中及术后24h内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为剖宫产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6.
硬-腰联合麻醉用于新式剖宫产术中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硬-腰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阻滞麻醉(EA)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健康足月妊娠产妇2089例,随机分为EA组(1193例)和CSEA组(896例),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阻滞平面达T6的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EA组(P<0.05),镇痛效果、肌肉松弛满意率均优于EA组,但低血压发生率高于EA组(P<0.05).结论CSEA用于新式剖宫产术起效快、阻滞完善,但要防范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影响多导睡眠监测(PSG)效果的相关因素及监测过程中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PS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比较2004年5月-2005年8月1100例PSG检测结果与2005年9月~2008年3月2017例行有效护理干预后PSG检测结果。结果: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后有47例(2.3%)监测失败,PSG检测失败率显著减少(P〈0.001)。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过程中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在肋间神经阻滞下行乳房病损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于肋间神经阻滞前5min静脉推注布托啡诺20μg/kg,B组于肋间神经阻滞前5min静脉推注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均施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术中麻醉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4、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术中麻醉满意程度A组优于B组,术后4、12h时疼痛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静脉推注布托啡诺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果,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90.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受体激动剂具有抗炎和抑制神经凋亡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脊髓神经元,对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应激调控等产生影响。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仅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以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组腹腔注射罗格列酮;脊髓损伤组不做处理。损伤后1,3,7,14d为时间点并取材,对脊髓损伤区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以WesternBlot法检测Beclin1/Bcl-2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BBB评分方法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第3~14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组BBB评分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损伤组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组均见自噬相关阳性细胞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组细胞自噬程度相对降低,Beclin1表达较脊髓损伤组降低(P<0.05),Bcl-2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增强(P<0.05)。提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对细胞凋亡产生拮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