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方印 《健康必读》2008,7(3):52-53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方式中以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应用最为广泛,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2月1322例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阴茎海绵体肉瘤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均行阴茎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1例为阴茎海绵体上皮样血管内皮肉瘤,术后3个月出现肺部转移,8个月后死亡;1例为阴茎海绵体上皮样肉瘤,术后半个月出现脑部转移,1个月后死亡。结论:阴茎海绵体肉瘤罕见,确诊依靠病理,治疗主张行阴茎全切术,淋巴清扫多不必施行,易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3.
高原低氧地区藏族脂肪肝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地区藏族脂肪肝发生的原因及CT表现.方法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脂肪肝患者38例的CF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25岁~60岁结果在38例患者中35例呈弥漫性浸润改变,3例呈局灶性或不规则改变.根据CT中肝密度减低程度、肝脾CT值之比、肝内血管显示、肝表面腹膜显影程度将脂肪肝分为3级:Ⅰ级15例(39.4%),Ⅱ级7例(18.4%),Ⅲ级16例(42.1%).结论Ⅲ级脂肪肝比例最高、Ⅰ级次之、Ⅱ级最低.原因:①首次行CT检查的患者并不是以肝脏为检查目的,而是将与肝脏相近的断面脏器作为检查对象;②西藏高原低氧环境地区缺氧,导致NADH与NAD比值增高,抑制三羧酸循环,促进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NADH还原为NAD耗费更多的氧;③藏族具有饮酒习惯,对肝脏的早期损害即就是脂肪肝.  相似文献   
94.
藏族,男性,41岁。头痛、头晕二余年,无恶心、呕吐、眼花,症状逐渐加重。既往有外伤史。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头部无明显肿块及外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头颅X线片提示:蝶鞍前床突变薄,骨质结构显示模糊。CT扫描发现蝶骨体明显增大,斜坡增宽,并向后  相似文献   
95.
小牛血去蛋白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20~30ml/d,疗程均为2周,对照组(26例)用胞二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观察组基本治疗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相关症状,其总有效率达86.66%。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李方印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2012-2014
肾癌也称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疾病,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除外肾间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肿瘤)[1]。主要为透明细胞癌(75%~80%),非透明细胞RCC,包括乳头状、嫌色细胞和肉瘤样癌等约占25%。我国RCC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3%,分别占男女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9位(男女比例约为1.6∶1),发病率位居泌尿系肿瘤第2位,仅次于膀胱癌,且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有大约?20万例新诊断病例,约10.2万人死于该病[2]。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若出现“三联征”(血尿、疼痛和腹部肿块)多为晚期;约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或将发生转移,约30%的术后患者在3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其5年生存率<10%。近年来,外科手术一直被作为治疗RCC的首选途径,但其局限性病变仅约50%,约65%的患者可出现复发或转移。且RCC中有多种耐药蛋白过度表达,常规化疗收效甚微,化疗后恶化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只有12个月,对放疗也不敏感。在过去十几年,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中高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或α-干扰素(IFN-α)是治疗RCC的一线药物,但其缓解率低,RCC转移患者的预后极差,只有少数患者明显受益,且RCC的病因尚不明确,缺乏早期预警标志,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早期确诊很困难,通常是在晚期或者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所以急需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