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2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540篇
耳鼻咽喉   150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636篇
口腔科学   293篇
临床医学   2608篇
内科学   1203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349篇
特种医学   7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69篇
综合类   4702篇
预防医学   1893篇
眼科学   164篇
药学   1683篇
  20篇
中国医学   1597篇
肿瘤学   50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754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863篇
  2004年   789篇
  2003年   665篇
  2002年   597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600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92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41.
目的通过在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为筛选高频杂合缺失区内存在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依据。方法7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与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之间的的平均遗传距离是1.02cM(centi—Morgon,里摩)。产物进行电泳、扫描及杂合缺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染色体4p15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1,34%,最高的是D4S3103位点(35.62%);最低的是D4S2933位点(12.50%)。可能的肿瘤抑制基因的范围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遗传距离内,该区域内有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D4S1546位点杂合缺失与肿瘤直径显著相关(P〈0.05),其余位点与临床病理因索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后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限定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测定肺炎克雷伯茵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52例住院的肺炎新生儿,经气管插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检出革兰阴性茵192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茵84株,占43.7%,该茵对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为95.2%,其次为替卡西林、头孢塞吩、头孢呋辛、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对它们的耐药性均超过50%,对哌采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21.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21.6%,阳性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替卡西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茵对碳烯类抗生素哌来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高,产生ESBLs是革兰阴性杆茵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1临床特点 ①中年女性;②先天性脊柱侧弯;③病程2年余,主要临床表现为肋骨、右侧髋关节、双臀深部、双下肢肌肉疼痛,并伴有行走困难;④查体:双侧肋骨压痛,骨盆向左侧偏斜,四肢活动略受限;③实验室检查:血清钙正常高值,血清磷降低,PTH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酸性磷酸酶升高,24小时尿钙磷增加;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口服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3天后用吲达帕胺2.5mg每天1次口服用动态血压24小时进行观察.结果吲达帕胺治疗前的动态血压24小时均值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吲达帕胺是一种安全有效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长期保持每日1次,可平稳降压,副作用少,简化了给药次数,与同类产品比较有更好顺应性.  相似文献   
46.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和MRI等新的检查设备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开展,脑卒中的确诊率大大提高,加上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和手段不断拓展,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死亡率。但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相对和绝对地应增高,致残率也增多,特别是重症脑卒中病人的致残率更高,对这类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回顾性总结了我院神经内科自2001年10月以来1078例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护理情况,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7.
胃窦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胃窦癌根治术(D2)是行胃远端大部切除,残胃行毕Ⅰ或毕Ⅱ式吻合,保留脾脏,残胃血供由胃短血管提供.本组病例均为胃窦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需切除脾脏,是做全胃切除还是仅做标准的胃窦癌根治?如何保留残胃血供?我们自2002年至2007年收治17例胃窦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49.
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孙星  彭志海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4):215-216,219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比较建立模型初期所行50例大鼠肝移植前20例(前组)与后30例(后组)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手术成功率、术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 与前组相比,后组供体手术时间、供体修整与套管安装时间、无肝期及受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成功率与术后3 d及7 d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早期术后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但胆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大鼠肝移植技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熟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合理预防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大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微创定向引流术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进行微创定向引流术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5例患者,并与同期收治单纯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25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微创定向引流术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植物状态与死亡患者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X2检验,P<0.05。结论微创定向引流术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