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HPLC法测定氯地滴眼液中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氯地滴眼液中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用C_(18)柱为固定相,以甲醇-0.27%KH_2PO_4(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分别在100~200μg·ml~(-1),12~24μg·m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9.1%,100.2%,RSD为1.7%,1.4%。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2.
23.
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1992年间,我们共收治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髁骨折18例.5例髌骨骨折采用保守治疗,13例用手术方法治疗.16例股骨髁骨折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2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随访15个月~8年,结果属优4例,良8例,尚可2例,差4例.优良率66.7%.我们认为这种损伤早期宜行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紫草酸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学变化规律。方法大鼠静脉注射紫草酸10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并用DAZ软件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各参数。结果紫草酸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0.2μg/ml。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首次建立了紫草酸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静脉注射紫草酸,其体内过程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具有体内分布快、血药浓度下降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25.
26.
儿童长管状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法,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现将1984年~1998年间收治的儿童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48 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8 例中男38 例,女10 例,年龄1.8 岁~14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 例,坠落伤13 例,跌伤8 例,重物砸伤4 例,机器绞伤2 例,刀砍伤1 例,动物咬伤1 例。  相似文献   
27.
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 ̄1992年间,我们共收治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髁骨折18例。5例髌骨骨折采用保守治疗,13例用手术方法治疗。16例股骨髁骨折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2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随访15个月 ̄8年,结果属优4例,良8例,尚可2例,差4例。优良率66.7%。我们认为这种损伤早期宜行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28.
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感染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5年~1996年共进行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2892例。术后发生延迟感染34例,占同期内固定的1.18%,均经综合疗法治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中,男29例,女5例,年龄11~50岁。损伤原因:辗压伤19例,高处坠伤8例,重物砸伤5例,皮带绞伤2例。开放性骨折23例,按Gustilo氏分类:Ⅰ型4例,Ⅱ型13例,Ⅲ_A5例,Ⅲ_c1例。11例闭合性骨折中,7例为粉碎性骨折,4例病人肢体有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伴皮肤擦伤水泡形成。发生于小腿19例,手部5例,股部及前臂各4例,足部2例。23例开放性骨折病人首次手术距受伤时间为8h内18例,8~12h4例,12h以上1例。11例闭合性骨折首次手术距受伤时间为3d~12周。发生延迟感染的时间为术后20~135d,其中6周以内  相似文献   
29.
骨牵引失误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牵引是骨科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 ,多数由低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来实施 ,出现失误及并发症不少见。我院自 1994~ 2 0 0 0年共实施四肢骨牵引6 92例 ,发生失误或并发症 6 5例 ,占同期骨牵引的9 4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 ,男 4 2例 ,女 2 3例 ;年龄 7~ 81岁 ,平均 32 5岁。牵引部位 :胫骨结节 2 9例 ,股骨踝上 18例 ,跟骨 13例 ,尺骨鹰嘴 5例。1 2 失误或并发症种类 置针偏斜 2 5例 ;针道感染 19例 ;皮肤压迫性坏死 10例 ;骨骼劈裂 4例 ;腓总神经损伤 3例 ;钢针打入软组织内 2例 ;钢针打入…  相似文献   
30.
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其限值的确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合理的双黄连注射液内毒素限值,建立快速准确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以替代热原检查,提高内毒素的检出率,避免临床热原反应的发生。方法根据联合药液的内毒素总限量确定双黄连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利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与同厂家和不同厂家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全面考察双黄连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以确定其最大不干扰浓度及最佳试验浓度。结果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将双黄连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定为2.5Eu·mL-1较为合适,试验证明最大不干扰浓度为20倍,最佳试验浓度为40倍。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内毒素限值按2.5 Eu·mL-1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安全可靠,可以替代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