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张永峰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82-282,28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的医学水平也逐步提高,作为现在医学的硬件,先进的技术和医疗设备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分析了眼科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和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卵巢癌SKOV-3/DDP细胞增殖和耐药逆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和顺铂(DDP,cisplatin)对SKOV-3/DDP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及硼替佐米和DDP合用和单独应用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能够有效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硼替佐米与DDP合用组的SKOV-3/DDP细胞抑制率较硼替佐米和DDP单用组均明显增强。单独应用硼替佐米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单独应用DDP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出现更明显的S期阻滞。结论:硼替佐米与DDP具有协同作用,能够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3.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由原纤蛋白-1(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目前关于该基因突变导致Marfan综合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BN-1基因的多外显子缺失、EGF模序半胱氨酸替代突变、cbEGF模序钙结合点突变、PTC突变、3'末端突变及24-32区突变等方面。本文就此领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对我院9例明确诊断为aC-ML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的中位年龄为66岁;均有白细胞升高,中度贫血6例,红系增生不良7例,明显的粒系病态造血5例,巨核细胞增生不良7例,骨髓纤维化2例;脾大6例,肝大1例,感染3例,出血6例,均需要输血;主要症状为贫血;化疗效果较差;其中3例患者在确诊为aCML前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多年,最长达16年,最短为2年;发现罕见染色体异常,并呈多样性。结论少数MDS最终的转化趋势为aCML。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2组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术前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经伤椎固定优于跨伤椎固定。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吉祥草中甾体皂苷RCE-4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分离鉴定RCE-4.将0.3 mL Caski(4×107/mL)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右侧后腿背部皮下,建立宫颈癌移植瘤模型,然后按瘤体积大小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杉醇(10 mg/kg)和RCE-4(25、50、100 mg/kg)组,1次/d给药,连续4周,末次给药的次日处死裸鼠,称量裸鼠体质量、瘤质量,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计算Bcl-2/Bax值,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RCE-4(25、50、100 mg/kg)可明显降低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瘤质量(P <0.05,P<0.01),上调Bax、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和COX-2、Survivin蛋白表达及Bcl-2/Bax值(P <0.05,P<O.01).结论 RCE-4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ax、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Survivin、Bcl-2、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估联合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在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住的足月儿164例,包括败血症组81例及非感染组(对照组)83例.分别连续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d、3 d、7 d及出院前PCT、CRP及PA的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估诊断效值.结果 (1)败血症组治疗前PCT、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 d、3 d、7 d及出院前败血症组PCT及CRP含量持续下降,PA则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时两组患儿间PCT、CRP和P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前三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示在单独应用时PA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PCT次之;PCT联合CRP及P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最大,灵敏度及特异度最佳.结论 动态、联合监测PCT、CRP及PA含量变化对足月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并能较好地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78.
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而术前分期特别是对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准确判断则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法的关键.目前预测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主要的非创伤性手段是CT等影像检查,由于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主要依靠大小[1],而实际上影响淋巴结大小的因素很多,故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受到限制.很多报道显示,CT预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不理想,尤其对于那些已发生转移但大小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淋巴结,其诊断准确率更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转移的生物学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来阐述淋巴道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已发现一些淋巴转移相关基因,并且证明它们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所以试图将影像与基因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术前预测是否有淋巴转移,使术前预测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显著提高. 这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临床应用前景也相当乐观.我们将部分淋巴转移相关基因总结如下,以期对放射医师较全面的了解这些基因、蛋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且由于目前SC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普遍较差,从而造成较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如果可以对SCI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进行准确地评估,进一步对不同患者开展多元化诊疗,那么将大幅度提升我们对SCI的诊疗效率与SCI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因此一个可靠的评估方法极为重要。近年来,针对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相继提出了多种评估方法,笔者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并通过临床与生物标志物两个方面对SC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微创手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160名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为对照组,80例行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X线照射时间、术后椎间植骨融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 (3.7±0.8) cm和(8.2±1.5) cm ,手术出血量分别为 (63.2±30.3) mL和(170.6±21.4) 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 (22.1±10.7) mL和(80.2±20.3) mL,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 (26.1±3.7) s和(16.5±4.2)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680、25.902、22.651、15.343, P值均<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VAS分别为(0.68±0.41)分和(1.95±0.64)分,ODI分别为7.29%±3.60%和12.70%±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950、8.664,P值均<0.01)。观察组的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80)、0、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10.00(8/80)、11.25%(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7、6.447、7.535, P值均<0.05);而椎间植骨融合率100.00%(80/80)则高于对照组的83.75%(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7, P<0.01)。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好、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