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力学刺激组(通过摇床施加流体剪切力学干预)、力学刺激+IFT88沉默组(力学刺激+使用siRNA沉默IFT88表达),干预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剪切力刺激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激活,提高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siRNA干扰初级纤毛生成后,这一力学反应效应明显减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面积改变比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增高比例具有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了流体剪切力反应性的TGF-β1/BMP-2/SMAD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髓...  相似文献   
52.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面向卫生技术人员的终生教育,是他们提高自身竞争力、跟上时代步伐的需要。但现有的CME还不尽人意,尚需不断改革和完善。如何使CME更好的适应新医学模式,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至关重要,以下是作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3.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和头部的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和颈椎曲度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短期内2次颈椎中立位状态下MRI检查突出颈椎间盘体积、颈椎曲度测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保守治疗并在3个月内2次行颈椎MRI检查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者首次提出使用枕胸间距和枕胸角来评估颈椎中立位时头部仰屈度的变化,并参照首诊枕胸角的角度,将复诊患者分为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通过人工智能测量软件辅助或人工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Cobb角、颈椎(C3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球囊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例共8个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前术后行VAS评分,测量手术前后各病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50m in;失血每例约为5~10m 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4.6m l,术前的VAS评分平均为8.0分,术后第1天平均为3.3分,术后1周为2.8分,术后1个月平均2.6分,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为16.05mm,术后为21.02mm(P<0.01);术前骨折椎体中线的平均高度为13.73mm,术后为18.33mm(P<0.01);术前骨折椎体后缘的平均高度为22.7mm,术后为25.30mm(P>0.05)。术后CR、CT检查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球囊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6.
椎间盘镜手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8年以来 ,作者采用电视椎间盘镜手术配合中药热敷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 112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2例 ,男 87例 ,女 5 5例 ,年龄 2 0~ 6 2岁 ,病程最短 5天 ,最长 16年。L4~ 5椎间盘突出 4 7例 ,L5S1 突出 5  相似文献   
57.
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院采用腰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背景:前段膨胀椎间融合器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有圆形与方形两种,其与椎体骨质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大。 目的:比较圆形与方形两种前段膨胀椎间融合器在后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双牵开摆动椎间盘镜下应用前段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97例,其中圆形组51例,方形组46例,分别于单侧或双侧置入两枚圆形或方形前段膨胀椎间融合器。 结果与结论:按照功能障碍指数标准评估疗效,圆形组优 34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方形组优33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6,12个月,圆形组椎间隙高度丢失率高于方形组(P < 0.05)。随访结束时圆形组与方形组分别有47,44例达骨性融合。圆形组3例发生翻转及向后方移位,方形组1例轻微硬脊膜撕破。提示方形前段膨胀椎间融合器较圆形者椎体沉降率低,与椎体的接触面积更大、更稳定,且采用“隔离置入技术”单侧置入双枚方形前段膨胀椎间融合器可显著降低置入难度。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椎管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椎间融合的必要性。方法:对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管镜减压及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微创技术切除复发椎间盘治疗,均行椎间融合。结果:16例均在椎管镜下完成手术,均得到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据Macnab评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未发生内植物松动,脱落,椎间融合率100%。结论:椎管镜具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行椎间融合可降低术后发生腰椎不稳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