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观察清热通络方外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活血化瘀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片、塞来昔布胶囊、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通络方外敷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2例。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通络方外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局部关节肿痛症状。  相似文献   
42.
肾性贫血证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阶段而产生的贫血 ,是一种继发的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肾功能衰竭时 ,由于肾组织的破坏尤其是肾间质细胞的减少 ,使肾脏合成的能够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造成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营养不良 ,各种造血物质的缺乏尤其是铁的缺乏影响了细胞的生成 ,以及尿毒症病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失血、胃肠道的失血也是造成肾性贫血的原因。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等症状 ,肾性贫血属于中医学“虚劳”、“肾劳”范畴。1 病机以肾虚为本 ,湿毒瘀常伴随…  相似文献   
43.
浅谈“如法将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法将息”一语出自于伤寒论第 71条五苓散的方后注。《伤寒论选读》对“如法将息”没有作解释 ,对太阳篇第 14条的方后注语“余如桂枝法将息”的“将息”作了词解 ,“将息”是将养调息 ,也就是护理调治的意思。纵观言将息者 ,皆出现在太阳篇 ,其中有 9条是言桂枝法将息 ,分别是第 14条“余如桂枝法将息” ,第 2 0、2 1、2 2、2 5条“将息如前法” ;第 2 3条“将息如上法” ;第 35条 ,“余如桂枝将息法”。第 31条 :“余如桂枝将息法及禁忌 ,诸汤皆仿此。”所言“诸汤皆仿此” ,仅指表证的汗法 ,皆按照桂枝汤的将息法。所言前法、上法 ,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估逼尿肌漏尿点压(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及膀胱安全容量(safety bladder capacity,SBC)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接受间歇导尿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间歇导尿,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导尿次数。观察组患者抽血查肾功能并行泌尿系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明确患者的上尿路情况,同时测量其DLPP及SBC,进行间歇导尿时,依据饮水计划及排尿日记找到排尿规律,在接近SBC的时间测量膀胱内的尿量,严格在SBC内实施间歇导尿。40例患者均有漏尿,均进行床旁盆底肌训练。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干预1年时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DLPP、SBC、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分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包括饮食、精神、睡眠及心理4个维度)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每组患者干预1年时的DLPP、SBC、RUV、血尿素氮和肌酐、SAS和SDS评分及饮食、精神、睡眠、心理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前,上述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DLPP、RU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BC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饮食、精神、睡眠、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依据DLPP及SBC进行个性化的间歇导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其肾功能的恢复,同时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绪,且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发病1-2d均行头颅CT平扫,发生出血性转化者纳入研究组(n=40),未发生出血性转化者纳入对照组(n=40),观察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分型、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增强CT扫描显示HT为大片低密度灶内的点状、斑块状、条状、团状、散在不规则状高密度灶,密度不均匀,边缘不甚清晰,分为边缘型、中心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增强CT诊断HT的灵敏度71.43%、准确度72.5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 54.29%、50.00%(P0.05),但特异度80.00%、2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年龄大于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BP、DBP、血糖、NI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面积、血糖水平、NIHSS评分、CT低密度改变是导致脑梗死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增强CT扫描可提高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诊断效能,此外脑梗死面积、血糖水平、NIHSS评分、CT低密度改变等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6.
<正>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良性肿瘤。由于其组织成分中脂肪细胞、畸形血管及平滑肌细胞的比例不同,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各异[1],临床上常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但二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差别很大[2],术前明确诊断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现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扫描对胰腺肿瘤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诊的120例胰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CT扫描和DSCT扫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SCT扫描与常规CT扫描对胰腺肿瘤相关性疾病检出率,对比两种扫描方式辐射剂量。结果 DSCT扫描对胰腺周围血管侵犯、胰腺周围蔓延、侵袭腹膜、并发胰腺炎检出率分别为87.50%、93.75%、92.31%、93.33%,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的53.13%、55.21%、57.69%、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肝脏转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扫描有效剂量、总辐射剂量为(7.31±1.26)mSv、(496.85±27.49)mGy×cm,明显低于常规CT扫描的(8.60±1.57)mSv、(563.15±30.28)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扫描能有效检出胰腺肿瘤相关性疾病,且有效剂量、总辐射剂量较低,利于保障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LESSA)治疗急、慢性阑尾炎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7例阑尾炎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LESS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7例患者,除1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因回盲部粘连严重,阑尾游离困难,转行三孔法手术完成外,其余36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LESSA),平均手术时间37.8±17.6分钟,平均排气时间26.5±11.2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7±1.5天,术后疼痛轻微,均未使用解痉镇痛药物,无腹腔及切口感染,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脐部瘢痕不明显;3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2~16个月,无脐疝、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调查满意度为100%。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9.
猝死(Sudden death)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定为发病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发病1小时内的死亡为猝死.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jac death,SCD)多指急性症状发生1小时内,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因心脏性原因所致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的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66例22~46岁女性,常规体检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T改变符合心肌缺血而无症状者,进行普萘洛尔试验、心电图分析。结果下壁缺血38例,阳性37例,占56.0%;前壁缺血18例,阳性17例,占25.8%;下壁+前壁10例,阳性7例,占10.6%。结论绝经前女性心电图ST-T改变,无症状时诊断心肌缺血建议作普萘洛尔试验。为临床诊断女性绝经前心肌缺血,特别是冠心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