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正德国外科医生Hermann Kümmell[1]于1895年首次报道了一组特殊病例,该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a)患者均有轻微的脊柱外伤史;b)之后均经过了数月或数年的无症状期;c)最后出现进行性疼痛性的脊柱后凸畸形[2-3]。后来,相关学者因为该疾病的特殊临床症状以及对首位报道者的纪念,将该病命名为Kümmell病。随着相关研究报道的不断增多,该病也被部分学者诊断为:椎体内假关节、迟发性椎体塌陷、创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系统在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50例采用PCC系统(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病变节段、病程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于侧位X线片测量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和相邻椎体高度,根据Pitzen等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t=2.442,P=0.02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5个月。根据Pitzen等的椎间融合标准,两组均达骨性融合。两组内术后1、24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A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及相邻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P<0.05)外,两组其余疗效评价指标术后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术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虽能获得与PCC系统相似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以及继发颈椎曲度改变均大于PCC系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脊柱机器人辅助和传统透视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植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脊柱机器人辅助经皮复位内固定组,28例)和B组(传统透视辅助经皮复位内固定组,30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不合并其他骨折和脏器损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植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参考Neo等的方法评估植入椎弓根螺钉的精确性。结果A组植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B组,手术费用高于B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A、B组术后精确植钉百分率分别为93.75%(150/160)和84.71%(144/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0,P=0.008)。除A组发生术后切口浅部感染1例,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外,两组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P=0.547)。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机器人和传统透视辅助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植钉准确性更高,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植钉时间更短,对术者技术要求较低,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受压恢复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55例脊髓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男30例,女25例,年龄45-65岁,平均54岁;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手术.在术前MRI矢状位T2像上测量受压...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早期异位妊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伍使用中药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和包块消失的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益气方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简称AIH)术后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的影响。方法西药组40例,中西药组40例,西药组于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后14 d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中西药组于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后14 d口服地屈孕酮的同时给予中药补肾益气汤剂口服,连续用药21 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证侯,测定其血清HCG及雌二醇水平。结果 2组术后14 d、术后21 d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35 d西药组的雌二醇水平低于中西药组;而组术后HCG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3周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达92. 31%,明显高于西药组71. 05%。结论补肾益气方配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能显著增加患者体内的雌二醇水平,能改善早孕期的临床证候,有利于早孕期胚胎的发育,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补肾养血方对克罗米芬周期宫颈粘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补肾养血方对克罗米芬周期宫颈粘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将 6 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治疗组予克罗米芬加中药补肾养血方口服治疗 ,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治疗 ,观察 2组患者的宫颈粘液评分、阴道B超监测下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的B超分型。结果 :治疗组的宫颈粘液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B超分型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P <0 .0 1、P <0 .0 1 )。结论 :在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周期中加用补肾养血方治疗 ,在消除克罗米芬的不良影响 ,提高妊娠率 ,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9.
补肾养血方配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嘉男  王秀宝 《中医杂志》2004,45(4):280-281
克罗米芬(CC)长期以来一直被临床作为诱导排卵的首选药,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CC促排卵率很高,平均80%,而妊娠率只有40%.国内外研究表明,克罗米芬促排卵的低妊娠率与其抗雌激素作用有关,它可能使宫颈粘液变得少而粘稠,不利于精子的通过.CC还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从而影响胚胎的种植.我们在应用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周期中同时加用以补肾养血方为主的中药进行治疗,在消除CC的不良影响、提高妊娠率以及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本文通过对内服蒲皂愈炎汤配合盆腔灌肠方保留灌肠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毒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做出评价.得出结论:中药综合干预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毒蕴结证)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未发现有明显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