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张滋洋  施佳  马建华  郭晓征  聂铭博  康皓 《骨科》2015,6(5):226-230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及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术中对比血管定位位置后进行血管蒂分离。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5 cm~25 cm×15 cm。本组患者由于受区感觉神经缺损,均未进行受区感觉神经的修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皮瓣术后存活,皮瓣对患处覆盖良好并有较好的外观及功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行探查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清除坏死皮瓣组织,进行植皮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及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经典术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供区损伤,受区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修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神经功能恢复及患肢的骨性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2.
老年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主动活动与制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肘管综合征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患肢不制动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43例老年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7岁。病程2~10个月。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B组23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A组术后患肘用石膏托外固定3周,B组不用外固定,第2天开始活动观察患肢感觉、力量、两点辨别觉、Tinal征,以及恢复工作生活时间等,采用Bishop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获随访1~5年,两组患者的尺神经功能有较大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恢复日常活动或原有工作时间平均需45.2±5.1d,B组平均需15.5±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ishop评分,A组优14例,良4例,中、差各1例;B组优16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即行功能锻炼能更早恢复日常活动或原有工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掌腹腱膜挛缩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掌腱膜挛缩症22例,全部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结果 19例病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Tubiana’s法评价,手术后优良率为86.4%,效果良好。结论 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仔细分离皮瓣,避免皮肤坏死;避免血管神经束损伤;彻底切除挛缩腹膜,避免术后复发;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和感染;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4.
三磷酸腺苷对小鼠肌源性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根据细胞贴壁能力的差异。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MDSC,应用MTT比色测定法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经ATP作用后。A490波长的光吸收值明显升高,处于S期的MDSC数量(S%)明显升高,G1%降低,增殖指数PrI值(S+G2M)%增高。结论 ATP能促进小鼠MDSC增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MDSC从G1期进入S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5.
神经端侧吻合术与侧侧吻合术再生能力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侧侧吻合术后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Wistar大鼠22只,分成A、B两组,每组11只.A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并在胫神经干上外膜开窗后,与胫神经干作端侧吻合;B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胫神经作侧侧吻合.术后3月,行形态学、电生理检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两组间神经纤维的数目、面积、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背根神经节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与神经侧侧吻合术的再生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体外培养大鼠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作用,及其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取乳鼠背根神经节行体外培养,培养基中分别加入IL-1β、PBS,培养48h后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情况,MTT法测定神经元的活性。(2)Wistar大鼠20只,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后用硅胶管套接神经的近端,管内分别注入1ng/ml的IL-1β(实验组10只大鼠)和PBS液15μl(对照组10只大鼠)。术后2周取材,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神经元存活数目、胞体的直径和面积。结果(1)两组间MTT值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403,P<0.01)。(2)两组损伤侧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932,P<0.01)。(3)对照组损伤侧与正常侧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和面积,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188、8.379,P<0.01);而实验组损伤侧与正常侧相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32、0.598,P>0.05)。结论IL-1β可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外源性IL-1β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在修复足部、足远侧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1例含一个或多个跖趾关节外露的、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皮瓣设计:上界超过腓骨头平面.外侧界达腓骨前缘前2 cm,内侧界达腓肠肌内侧缘,下界达内外踝连线,以外踝上1 cm为旋转点.手术要点:解剖皮瓣时应将腓动脉在外踝上11~13 cm和5~7 cm两个肌皮支和(或)皮支带入,并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在内的3 cm宽筋膜蒂.结果 本组11例中1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1 cm宽区域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应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尤其是含足远侧半的皮肤缺损,皮瓣成活率高,对肢体供血影响小,血管蒂恒定,解剖容易,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8.
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 5 4侧)复拇术后畸形患儿,参照Kawabata[1] 方法,按畸形发生水平分为三组指间关节组、掌指关节组和“Z”形畸形组,对其中41例采取不同的矫形手术,并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到2 6例( 2 8侧) ,15例失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术后三组畸形均明显改善,疗效评分优15侧,良13侧。结论先天性复拇畸形如手术时机、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或合并拇指肌腱先天性异常等是复拇术后出现畸形的主要原因,再次矫形手术能有效的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2月,对30例退行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和腕部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70°(健侧为126°),尺桡偏平均为36°(健侧为66°);握力为25kg(健侧为46kg);疼痛值为32(术前为73);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0。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3例腕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侧及背侧神经切断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0.
李焱  康皓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5):421-421,423
踝周创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于伴有肌腱、骨等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修复较为困难。1996年4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及皮肤缺损创面20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