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腕关节部分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四关节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997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腕关节部分融合术创伤性腕关节炎治疗20例,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术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患侧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结果腕疼痛值静息时为2.1,用力后为5.3;屈伸活动度为64°(对侧126°);尺桡偏为30°(对侧57°);平均握力为24kg(对侧40kg)。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67。X线检查头、月、三角及钩骨均融合。结论腕关节部分融合后能保存腕关节部分功能,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GB761 on blood vessels of denervated gastrocnemius of ra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Fifteen male adult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分化和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亚基α13(Gα13)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方法 从C57/BL6小鼠四肢骨骨髓中提取原代单核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BMMs),使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  相似文献   
104.
康皓 《骨科》2016,7(2)
汗孔癌是与汗腺导管有关的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占皮肤肿瘤的0.01%[ 1],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60-80岁[3],好发于手、足、脸、眼皮等部位[4、5、6]。2015年7月我院收治了一位右手小指甲床汗孔癌合并鳞状细胞癌68岁男性病人。2014年10月患者于外院行“右小指拔甲清创术”,取右小指甲床切除物送我院行病理检查提示鳞状细胞癌。入院前四天患者发现右小指再次长出胶质样不明物质,在我院门诊行局部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提示汗孔癌。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于2015年7月9日行右手小指末节指骨离断术。现在讨论汗孔癌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损伤患者16例,采用副神经斜方肌肌支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修复腋神经肌支及Oberlin术式,联合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术后随访采用DASH评分表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16例患者中14例得到随访。随访24—28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肩关节外展恢复至75°-90°,恢复时间9-18个月(平均14个月)。屈肘恢复至100°-160°,恢复时间4-7.5个月(平均5.8个月)。DASH评分8-14分,平均14.6分。结论 臂丛上、中干损伤使用多组神经移位联合治疗,可较好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对手内在肌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激光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已经明显降低了DR的致盲率,但二者对于改善视力的疗效、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药物用于防治DR,特别是在治疗DME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非甾体类药物、降血脂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选择性蛋白激酶C β抑制剂。本文就近几年来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MOG-IgG)在慢性复发性炎性视神经病变(CRION)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并比较MOG-IgG阳性和MOG-IgG阴性CRION患者的临床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眼科诊断为CRION并随访至少一年的40例患者。方法 根据MOG-IgG的检查结果分为MOG-IgG(+)CRION组与MOG-IgG(-)CRION组,比较两组在人口学特点、症状、辅助检查及预后方面的差别。主要指标 男女比例、发病年龄、发病眼别、视力预后、复发次数、伴发症状及影像学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MOG-IgG(+)CRION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0.0±01.7)岁,与MOG-IgG(-)CRION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6.6±10.1)岁相比明显偏低(P<0.001);MOG-IgG(+)CRION组中6例(23.1%)患者初次双眼同时发病,MOG-IgG(-)CRION组初次均为单眼发病。随访过程中,MOG-IgG(+)CRION组有20例(76.9%)累及双眼,明显高于MOG-IgG阴性组(21.5%)组(P<0.001)。年平均复发次数MOG-IgG(+)组(3.36±0.90)明显高于MOG-IgG抗体阴性组(2.55±0.69)(P=0.015)。在随访时间内,10例(38.5%)MOG-IgG(+)CRION组伴有颅脑或脊髓病灶引起的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明显高于MOG-IgG(-)组(0例)(P=0.006)。眼眶核磁检查结果显示MOG-IgG(+)CRION组更容易累及2个节段及以上部位(P=0.014)的视神经。 结论 在CRION患者中,MOG抗体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及转归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MOG-IgG(+)CRION患者发病年龄较轻,易累及双眼,且累及的视神经节段较长,容易复发。随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颅脑及脊髓等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20 g,于右侧梨状肌下缘切断坐骨神经,制备小腿三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模型制备后随机分为两组(n=12),EPO组:术后每天右小腿腓肠肌注射rhEPO(2 500 U/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第2、4周检测肌湿重、肌肉蛋白含量,行HE及TUNEL染色,测量肌细胞直径、横切面积及细胞凋亡率,并测定肌肉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 术后两组动物右后肢均拖膝行走,切口无感染,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4周时对照组5只及EPO组2只大鼠发生足跟溃疡.术后2、4周EPO组肌湿重分别为(885.2.35)、(697.62±94.74)g,均明显重于对照组(760.63±109.05)、(458.71±58.76)g(P<0.01);肌肉蛋白含量分别为(77.37±5.24)、(66.37±4.87)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5.39±4.97)、(54.62±6.32)mg/mL(P<0.01).术后2、4周EPO组肌纤维形态基本正常;对照组肌纤维萎缩变细,部分断裂,肌束问结缔组织增生较明显;EPO组肌细胞直径和横切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2、4周,EPO组骨骼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EPO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0%±1.74%、28.47%±1.81%,明显低于对照组21.48%±2.21%、55.89%±2.88%(P<0.01).术后2、4周EPO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PO具有明显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在修复足部、足远侧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1例含一个或多个跖趾关节外露的、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皮瓣设计:上界超过腓骨头平面.外侧界达腓骨前缘前2 cm,内侧界达腓肠肌内侧缘,下界达内外踝连线,以外踝上1 cm为旋转点.手术要点:解剖皮瓣时应将腓动脉在外踝上11~13 cm和5~7 cm两个肌皮支和(或)皮支带入,并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在内的3 cm宽筋膜蒂.结果 本组11例中1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1 cm宽区域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应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尤其是含足远侧半的皮肤缺损,皮瓣成活率高,对肢体供血影响小,血管蒂恒定,解剖容易,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成坐骨神经切断损伤模型,神经外膜端端缝合,于小腿三头肌每周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未被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术后3、6、9周动态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以了解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组织学切片观察、肌湿重恢复率测定、9周后吻合口神经干的电镜观察。结果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动物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组织面积、髓鞘厚度、肌湿重以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均显著优于未被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9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各项指标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将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修复的周围神经,使局部释放的NT-3加快轴突再生速度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减缓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