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杜公文  高维陆  张辉  尹宗生 《安徽医药》2017,38(10):1233-1236
目的 获得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并进行鉴定。方法 首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用EGM-2完全培养基体外培养条件下诱导单个核细胞分化为靶标细胞,最后分别用EPCs特异性标记物CD133和Flk-1检测及内吞乙酰低密度脂蛋白(ac-LDL)和荆豆凝集素-1(UEA-1)的能力,识别和鉴定靶标细胞。结果 靶标细胞培养至第6天呈纺锤形,梭状排列,具有与典型EPCs形态一致的生物学特征,CD133及FLK-1双抗体荧光检测结果阳性,内吞ac-LDL及UEA-1的能力实验结果阳性,证明该纺锤形细胞为EPCs。结论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多细胞因子诱导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EPCs的方法可行,该方法可为EPCs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膝前"Y"形切口结合双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31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前"Y"形切口结合胫骨近端内外侧钢板进行手术内固定.[结果]31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采用Merchant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5%,无明显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膝前"Y"形切口结合双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对骨折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稳定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73.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oropoietin,EPO)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EPO组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组,用硅胶管桥接10 mm的坐骨神经缺损,EPO组和NGF组分别注射EPO和NGF.术后4周和8周时每组分别提取10只大鼠,以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形态学观察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EPO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 术后4周SFI,EPO组为[(-78.85±3.87),x-±s,下同],NGF组为(-79.98±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SFI,EPO组为(-60.26±2.91),NGF组为(-64.65±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和8周时,EPO组MNCV、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及PGP9.5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均优于N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 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74.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的方式治疗16例腓骨完整的胫骨Pilon骨折,优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7%,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腓骨完整的胫骨Pilon骨折以关节面严重塌陷为主要特点,重建关节面、植骨及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5.
普通植骨治疗下腰椎滑脱 ,存在植骨难以愈合的缺点。笔者在详细应用解剖学研究[1 ,2 ] 的基础上 ,采用带第三腰血管髂骨块转移植骨 ,治疗下腰椎滑脱 12例。术后应用放射同位素CT扫描(ECT) ,追踪植骨块血供情况。经半年以上临床随访 ,植骨愈合 11例 ,未愈合 1例。临床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一、第三腰血管的应用解剖第三腰动脉自腹主动脉背外侧壁发出 ,其背侧支由第三、四腰椎横突间走出 ,经骶棘肌外缘斜过腰下三角 ,至髂骨后外侧呈爪形入骨。背侧支自骶棘肌外缘至其与髂嵴相交点的长度为 43.8±1.11(31~ 5 8)mm ;动脉和骶棘肌外缘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从成年小鼠脊髓实质中分离培养并鉴定成体神经干细胞。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及单细胞克隆技术,从成年小鼠脊髓实质中分离培养获得大量具备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单克隆细胞表达Nestin抗原并在分化后表达各种特异性的神经细胞抗原。结果从成年小鼠脊髓实质中分离培养获得的具备连续克隆能力的细胞可表达神经干细胞的Nestin抗原,并且分化后表达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成功地从成年小鼠的脊髓实质中分离出具备增殖分化能力的成体神经干细胞,为进一步利用其进行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7.
腰骶全滑脱的治疗任启光1李嘉荣2尹宗生11996-12-27收稿,1997-06-05修回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合肥2300222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210000作者简介:任启光,男,55岁,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中...  相似文献   
78.
脊髓损伤(SCI)是骨科临床工作中一种常见损伤,死亡率和致残性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可是SCI的治疗至今仍缺乏有效措施,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难题.近年来NSCs修复SCI的实验研究主要分为外源性NSCs移植和诱导内源性NSCs神经发生两种方法,最新的观点认为外源性NSCs移植本质上只是改善了脊髓损伤后的内环境,最终是通过内环境的改善而促进内源性NSCs的神经生发达到修复效果[1~3].神经生发往往伴随着血管生发,并且血管内皮细胞也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引,这一现象提示了血管因素在神经修复中的重要地位,有效的血管生发将带来微环境的明显改善而促进神经生发.随着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体内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与成熟,通过采用EPCs诱发血管新生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恢复也开始受到关注.现就EPCs诱导NSCs神经生发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意义及理论依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9.
文题释义:ROM技术:其原理是先固定股骨假体,然后安放胫骨假体试模而不固定,使胫骨假体试件在股骨假体的引导下进行旋转位置的自我调整,达到胫骨平台自然的与股骨假体结合并处于最合适位置的目的,该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定位胫骨假体旋转力线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据文献报道,该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力线可能存在误差。 膝关节置换:经历了150年的演变史,目前已经成为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根据膝关节置换部位可分为单间室置换(单髁置换)、双间室置换(膝关节内外间室)、髌股关节置换及三间室置换(内外间室及髌股间室)。国内运用最多的为膝关节双间室置换,常用的术式包括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双间室置换,多数文献认为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背景:ROM技术是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常用方法,但该技术的准确性仍存在争议,目前ROM技术可能的影响因素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运用ROM技术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61例初次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男18例,女43例,年龄55-78岁,术前均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所有手术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ROM技术确定闭合与未闭合内侧支持带时胫骨假体旋转轴线,同时定位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内侧缘连线(Akagi线)作为参考线,测量2种情况下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轴线与Akagi线的相对位置关系,术中判断髌骨轨迹分型,从而确定髌骨轨迹分型及闭合内侧支持带与否是否为ROM技术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出现Ⅰ,Ⅱ及Ⅲ型髌骨轨迹时,未闭合内侧支持带时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轴线与Akagi线之间的夹角分别为(0.5±2.5)°,(-0.9±2.6)°及(-3.9±3.4)°;闭合内侧支持带时夹角分别为(0.6±2.3)°,(-0.3±2.2)°及(-1.5±2.9)°;② Ⅲ型髌骨轨迹可导致ROM技术确定的胫骨旋转轴线与Akagi线之间的夹角明显偏内(P < 0.05);③对于Ⅰ,Ⅱ型髌骨轨迹,是否闭合内侧支持带对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轴线无明显影响(P > 0.05);对于Ⅲ型髌骨轨迹,闭合内侧支持带可明显减小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轴线与Akagi线之间的差异(P < 0.05);④结果提示,ROM技术对Ⅰ,Ⅱ型髌骨轨迹的全膝关节置换能够较准确地定位胫骨假体的旋转轴线,无需闭合内侧支持带;出现Ⅲ型髌骨轨迹时,无论是否闭合内侧支持带都可能造成胫骨假体过度内旋。 ORCID: 0000-0002-7360-1881(李叶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中药党参、丹参、黄芪、生地和复方神肌再生冲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党参组、丹参组、黄芪组、生地组、复方冲剂组和对照组,每组大鼠18只。麻醉下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在坐骨结节远侧0.8cm处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根据分组,术后给予不同的中药喂养大鼠。术后不同时间,取紧邻挤压伤部位远侧神经干,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定量测定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mRNA^NGF)的表达。结果丹参组和黄芪组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第2周起,坐骨神经组织中mRNA^NGF表达明显增加,至伤后第4周达到高峰。党参治疗坐骨神经挤压伤,治疗后8周,mRNA^N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在复方冲剂组,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8周内,神经组织中mRNA^NGF表达始终处于高水平。各组大鼠坐骨神经mRNANG”表达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方冲剂组大鼠坐骨神经mRNA^NGF表达与丹参和黄芪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结论中药党参、丹参和黄芪可以促进挤压伤后大鼠坐骨神经mRNA^NGF表达;这种作用在组成复方冲剂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