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对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为把握后路手术的椎管减压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9例,女51例;年龄17~68岁,平均42.7岁。骨折部位:T1122例,T1230例,L157例,L261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标准:压缩型65例,爆裂型44例,屈曲分离型25例,脱位型3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8d,平均4.4d。根据术前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20%为A组,32例;21%~40%为B组,68例;41%~60%为C组,37例;≥61%为D组,33例。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各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与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的相关性,以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率40%以下有神经症状者后路椎管减压与未减压的手术疗效差异。结果各组脊髓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无正相关性。17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23.5个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未作后路椎管减压且无神经症状的2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未发现有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有神经症状者中,行椎管减压的65例神经功能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提高情况均明显优于未行椎管减压的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椎管减压的相对指征是椎管内骨折块占位<40%且术前有神经症状者,以及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无论术前有无神经症状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 SD大鼠36只,制备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EPO组、神经生长因子(NGF)组和生理盐水(NS)组.3组分别腹腔注射EPO、NGF和NS.术后第7...  相似文献   
103.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进行性缺血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在肢体的任何部位均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对脊髓A2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脊髓组织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及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采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制备A2型RAS,作为实验组,并用未处理组做空白对照组.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制备的A2型RAS进行鉴定.将制备完成的细胞分成Control组和MANF组,以不同浓度(0、0.5、1、2μg/ml)的MANF蛋白及不同的作用时间(12、24、36、48h)处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取一定浓度的MANF蛋白(1μg/ml)处理细胞,同样分为Control组和MANF组,采用EdU法验证对A2型RAS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UNEL法验证对A2型RAS凋亡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L-1β可以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向A2型转化;CCK-8、EdU增殖实验结果显示,MANF蛋白干预后,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UNEL凋亡实验显示经MANF蛋白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MANF蛋白对A2型RAS具有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 EPCs)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血单个核细胞,以 EBM-2进行诱导培养EPCs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熟的方法获取及鉴定SD大鼠的脊髓NSCs,1×105/ml第3代NSCs置于Tran-swell小室下层与1×105/ml上层原代EPCs进行体外1∶1共培养,以单纯第3代的NSCs培养为对照,培养7 d,双盲法分别计数各组在相差显微镜下神经球形成的数目,并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神经球的平均直径,通过5%血清诱导培养NSCs 7 d后,行β-微管蛋白-Ⅲ免疫荧光染色,Hoechst细胞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算神经元/细胞总数得出百分率。结果骨髓源性EPCs与脊髓源性NSCs共培养组神经球平均数目为(22.27±3.85)个,平均直径为(61.70±7.21)μm,诱导培养后分化为神经元的平均百分率为(46.10±3.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骨髓源性EPCs能促进脊髓源性NSCs增殖及其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自噬在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 OA 及正常骨关节软骨标本各6例,分为 OA 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 Beclin-1在软骨组织中表达情况。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并在低氧环境下培养,采用瞬时转染绿色荧光蛋白 LC3(GFP-LC3)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软骨细胞自噬变化,并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软骨细胞中 L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OA 组软骨组织中 LC3蛋白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 OA 组发现大量自噬颗粒形成,OA 组 GFP-LC3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A 组软骨细胞中 LC3蛋白从 LC3-Ⅰ向 LC3-Ⅱ转换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自噬在 OA 软骨细胞退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 OA 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克隆小鼠胚脑中Wnt-3a基因片段,构建pSecTag2/Hygrn B—Wnt3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安徽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孕13.5d的KM小鼠1只,脱颈处死,冰冷条件下迅速取出胚鼠,解剖显微镜下剥离胚脑,在无RNA酶污染的条件下迅速提取胚脑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方法扩增小鼠胚脑Wnt-3a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聚合酶链反应法筛选并测序,双酶切后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转染并筛选稳定表达的COS-7细胞,Western blot鉴定重组Wnt-3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目的基因小鼠Wnt-3a cDNA:自胚鼠脑组织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凝胶电泳可见约1.1kh的特异性扩增片段,与预期获得产物大小相符。②pMD18-T/Wnt3a克隆质粒聚合酶链反应初步筛选与测序:测序报告所克隆的Wnt-3a为1058bp.通过Blast同源性分析,与GeneBank收录的序列一致,克隆小鼠Wnt-3a基因获得成功。③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的双酶切及测序:随机挑选10个克隆,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筛选出阳性克隆5个。经Xho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测序及Blast分析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④Western Blot鉴定重组小鼠Wnt-3a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脂质体转染cos-7后48h,Western Blot鉴定出在细胞内存在Wnt-3a蛋白的表达,转染pSecTag2/Hygro B—Wnt3a的COS-7细胞裂解液在45KD处出现阳性条带,而培养上清中未能检测到蛋白的表达。结论:小鼠胚脑Wnt-3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构建成功,转染COS-7细胞后能够表达重组Wnt-3a蛋白。  相似文献   
10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单纯干细胞移植及注入往往效果不佳,联合支架材料或其复合物可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载体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并展望发展前景。 方法:以"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或支架材料;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ascularnecrosi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rier or scaffold material"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89至2013年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载体在股骨头坏死治疗方面的临床及实验文献报道,归纳综述各种载体的特性及局限性。 结果与结论:理想的载体可促进及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股骨头的能力,现有的载体种类繁多,包括自体松质骨、异体骨、天然生物材料、有机材料、生物陶瓷、纳米材料等,各有利弊。所以人们通过将材料复合的手段来寻找理想的载体和支架材料,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与解决,如支架材料来源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规格及公认的制作方法;如何控制及避免支架植入后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如何保证降解速率与股骨头区域的骨与软骨生成速率一致;如何全面的检测植入后的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及治疗效果等。  相似文献   
110.
周围神经生物力学特性及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无论在生理状态下,还是在牵拉伤的发生机制中,以及在损伤后的张力缝合或神经损伤后移植神经长度的选择等方面,均与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周围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目前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