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为研究装潢聚氨酯漆挥发物的肺脏毒性。方法:分别在大鼠吸入高、低剂量聚氨酯漆挥发物1、3、7天(每天2h)后进行肺灌洗液成分测定。结果:接触聚氨酯漆挥发物后,肺灌洗液中酸性磷酸酶在接触7天后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而巨噬细胞计数、乳酸脱氨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聚氨酯漆挥发物对机体肺脏巨噬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血管外科围术期用血现状及趋势并总结血液管理经验,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 统计手术方式、输血例数、输血成分、输血量及人均输血量等指标。  结果  3989例手术患者中, 406例(10.18%)围术期接受输血治疗, 其中229例输注异体血, 80例输注自体血, 97例同时输注异体血与自体血。成分输血率为100%。43.60%的患者输注自体血, 自体输血量占总用血量的20.60%。2011年至2014年用血数据显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量的增长及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与2011年相比, 后3年手术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66%、9.28%、25.13%), 总用血量与人均用血量也有所增加(与2011年相比, 后3年的总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3.07%、12.91%、21.72%, 人均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10.43%、18.56%、27.81%), 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增长较明显(2014年较2011年, 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分别增长96.77%与9.83%), 但随着4年来回收自体血输入率的波动性增长(分别为4.32%、4.22%、4.65%、4.53%), 异体红细胞的输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9.19%、7.52%、6.67%、6.31%)。  结论  更多采用成分输血及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围术期用血, 可以在手术量逐年增长和手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异体红细胞的输入, 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中焦虑意象与SAS、HAMA的相关性.[方法]将139名来访者中出现焦虑意象者设为观察组,未出现焦虑意象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依据焦虑意象出现的次数分为4个焦虑意象因子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自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实施他评, 根据SAS、HAMA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在SAS、HAMA上的得分明显低于观察组(t=-5.334,-4.821,P<0.01);②观察组内4个焦虑意象因子组在SAS、HAMA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19.061,15.083;P<0.01);③观察组在SAS、HAMA上的得分与焦虑意象因子数呈现显著正相关(r=0.588,0.544,P<0.01);基于SAS、HAMA标分的焦虑严重程度等级与焦虑意象因子数目呈正相关(r=0.539,0.537,P<0.01).[结论]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中焦虑意象与焦虑情绪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焦虑意象出现的次数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经治的EVAR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2.7%)术后并发髂支闭塞。其中6例应用外科旁路手术,9例应用腔内或杂交治疗,1例保守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0.6个月(6~28个月),2例杂交治疗患者因髂支再次闭塞行股股旁路手术。结论 髂支闭塞多出现在EVAR术后急性期,腔内或杂交治疗重建髂支血流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髂支闭塞的首选措施,重视成因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77.
<正>动脉瘤以及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都源于动脉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伴随的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瘤最为常见的病因。其他如外伤、感染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引起的动脉壁成分的异常,也是导致动脉瘤的常见原因。血管炎是一种由于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结构破坏的疾病,因此,血管炎也可以引起动脉瘤。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8.
79.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多发于年轻女性,主要侵犯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受累部位缺血表现.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是TA治疗的基础,是保障开放或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已经出现严重缺血症状的患者需进行外科干预,对于处于濒临缺血状态的患者是否需要处理,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介绍2例TA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VTE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一直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本文就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