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71.
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年制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医学教育者所面对的一个问题。现代医学需要具有较高临床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为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七年制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不可缺少。明确科研教育意义、充实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课题等是科研能力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探讨采用"球尖"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Thoracic pedicle screw,TPS)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9例胸椎病变患者实施TPS治疗;其中采用"球尖"技术治疗37例(Ⅰ组),采用"徒手"技术治疗42例(Ⅱ组)。记录螺钉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3D-C臂断层扫描或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和距离,以评价"球尖"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共置入TPS 478枚,其中Ⅰ组有10枚(4.45%)发生穿孔,Ⅱ组有67枚(26.48%)发生穿孔(P<0.001);Ⅰ组8枚穿破皮质的距离<2 mm,2枚穿破皮质2~4 mm;Ⅱ组的48枚穿破椎弓根皮质<2 mm,18枚穿破皮质2~4 mm,1枚穿破皮质>4 mm。Ⅱ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单节段性背部感觉麻木,予以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恢复,余患者未见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球尖"技术在TPS置入中精确性及安全性较"徒手"技术高。  相似文献   
273.
目的:通过对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后实验动物硬膜外腔及神经根的病理学观察,了解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是否会引起椎管内粘连以及能否产生神经根的炎症反应。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单纯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6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为给药组:B组为激素+麻醉剂组、C组为激素+麻醉剂+维生素B组、D组为激素+麻醉剂+维生素B+中药组。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的方法,将3种不同配方的复合夜分别注射到兔的硬膜外腔。每只动物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4次,分别于停止给药后的第1周、第4周进行取材、固定及制片,然后进行观察。结果:肉眼未见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光镜下HE染色可见有部分标本硬膜外有炎性渗出,可见多数炎性细胞,硬膜外神经根内有炎性渗出。特殊染色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染色,4周时B、C、D 3组硬膜下及硬膜外渗出物中含有Ⅱ型胶原纤维,8周时B、C、D 3组硬脊膜厚薄不一,局部硬膜外可见有少量Ⅱ型胶原纤维增生。电镜观察4周时,B组可见1成纤维细胞,C组可见1个巨噬细胞,D组有髓神经纤维局部髓鞘增厚,神经内膜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原纤维;8周时,B、C、D 3组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多。结论:每周1次、连续4次的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在4周内即可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的轻度炎症反应及轻度的Ⅱ型胶原纤维增生,8周内这种变化仍然存在,但脊髓和神经根未发生器质性改变。如果穿刺部位准确,该治疗方法应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