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用作气管内插管全麻患儿麻醉前常规肌注用药的效果,观察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麻醉前抗胆碱药的可行性。方法90例需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患儿根据麻醉前用药情况随机双肓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he组)、阿托品组(art组)和东莨菪碱组(sco组),各组30例,分别在麻醉开始前30rain于臀大肌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阿托品(0.01mg/kg)、东莨菪碱(0.006mg/kg),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o)、给药后15rain(T1)、给药后30rain(T2)、插管后(T3)及术毕拔管时(T4)患者的心率、体温、血压及呼吸道分泌物等指标。结果i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he组术前注药后各时点的心率(HR)、体温(T)、血压(MBP)无明显改变(P〉0.05)art组、sco组患儿注药后心率均明显加快、体温升高(p〈0.05),与ph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拔管时,phe组患儿的分泌物较art组、seo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及强大持久的腺体分泌抑制作用,作为麻醉前用药效果满意,优于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可安全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前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对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单肺通气(OLV)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个ANHD组:HD_1组,目标Hct为35%;HD_2组,目标Hct为30%;HD_0组不进行ANHD.连续监测ECG、BP、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输出量(CO),于ANHD前(T_1)、ANHD后30 min(T_2)、OLV 15 min(T_3)、OLV 30 min(T_4)测量动静脉血气及血乳酸(Lac),并计算心脏指数(CI),氧供(DO_2)、氧耗(VO_2)、氧摄取率(ERO_2).结果 三组各时点Na~+、K~+、Ca~(2+)、pH及BE无明显改变.ANHD后CI明显增加,OLV后CI继续增加(P<0.05).ANHD后DO_2增加;ERO_2于OLV时均有增加(P<0.05).结论 适度ANHD(Hct>25%)在OLV胸科手术中能保证机体代谢的氧合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试验组)和正常分娩产妇各30例(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以吗啡经硬膜外导管持续泵注行术后镇痛。对照组不用任何阿片类药物。分别于术后2、4、8、12、24 h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产妇静脉血及乳汁中吗啡浓度。同时对两组新生儿行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结果 试验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产妇血浆及乳汁中吗啡浓度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产妇血浆中吗啡浓度与乳汁中吗啡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8,P<0.05)。两组新生儿在各时点的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值均大于3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吗啡行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精神、行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血清CYFRA21⁃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联合 分析在 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68 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根据受试者工作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血清CYFRA21⁃1表达预测NSCLC患者 总生存(OS)率的最佳临界值。通过Kaplan⁃Meier 曲线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CONUT评分与血清CYFRA21⁃1表达在NSCLC患 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基于血清CYFRA21⁃1表达的临界值(4.05 ng/ml), 将所有NSCLC患者分为CYFRA21⁃1高表达(≥4.05 ng/ml, n=99)与低表达组(<4.05 ng/ml, n=69)。血清CYFRA21⁃1表达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61 (95%CI=0.553~0.770), 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58.9%。Kaplan⁃Meier曲线展示CYFRA21⁃1高表达与低表达者的3年OS率分别为78.7%和90.5%,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χ2= 5.966, P=0.015),血清CYFRA21⁃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佳。此外,高CONUT评分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CONUT<2分与CONUT≥2分者的3年OS率分别为88.4%和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7.526, P=0.006)。与其他患者相比,CONUT ≥2分且血清CYFRA21⁃1高表达者预后最差。单、多因素Cox分析的结果表明T分期(HR=2.382; 95%CI=1.141~4.969, P=0.021)、淋巴 结转移(HR=2.451; 95%CI=1.206~4.982, P=0.013)、CONUT评分(HR=2.636, 95%CI=1.301~5.344, P=0.007)及血清CYFRA21⁃1表达水 平(HR=2.481; 95%CI= 1.071~5.748, P=0.034)是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一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列线图 预后预测模型,该模型的C⁃指数为0.768(95%CI=0.678~0.859)。结论 术前CONUT评分与血清CYFRA21⁃1表达水平是NSCLC患者 的独立预后因素,二者的联合分析或许能够为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泊酚是新型静脉麻醉药物,其药物特点与丙泊酚类似。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环泊酚具有起效快、恢复快等特点,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无痛胃肠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在重症监护室和老年患者中应用有一定的优势。环泊酚的安全性较高,且引起的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随着环泊酚在临床的逐步应用,其应用范围、作用机制及优势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单次注射法建立维库溴铵按体表面积给药的剂量-反应曲线,确定该肌松药按体表面积给药的量效关系及其ED95值,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n=20)。4组全麻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3 ug/kg诱导。再分别单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440、660、880 和1 100 ug/㎡, 观察拇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第一次反应最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维库溴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 用直线回归方法建立维库溴铵的剂量-反应曲线,同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维库溴铵按体表面积的ED95值为1 412 ug/㎡,起效时间在4个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本文得到维库溴铵按体表面积的ED95值为1 412 ug/㎡。  相似文献   
17.
高容量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肺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应用于肺手术中节约用血的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毁损肺行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H组)和对照组(R组)。H组,常规输入复方乳酸钠的同时于切皮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6%HES,15ml/kg);R组,仅常规输入复方乳酸钠。两组均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术中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持续监测MAP、HR、CVP,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乳酸(Lac);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并计算出血量。结果H组与R组MAP和HR平稳;H组CVP和PT稀释后明显升高和延长,Plt明显减少(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APTT、Lac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毕两组输液量和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腔负压引流瓶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6%HES行AHH能安全应用于肺科手术,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T细胞亚群、IL-1、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38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麻组):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维持;研究组(复合组):全麻方法同上;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注利多卡因.两组于麻醉前(T0)、切皮后1 h(T1)和术毕(T2)、术后24 h(T3)、48 h(T4)检测外周血CD 3、CD 4、CD 8、CD 23,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和IL-1、IL-6及IL-10的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切皮后1 h及术毕CD 3细胞下降,T3 CD 4细胞和CD 4/CD 8比值降低,研究组于T1 CD 4/CD 8升高.两组T3 CD 23、B细胞、IL-1、IL-6和IL-10均显著升高,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下降.研究组在术中、术后N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能够较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抑制术后CD 3、CD 4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