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全蝎匀浆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琳  姬涛  侯林  田景振 《中草药》2010,41(4):577-580
目的 以全蝎为研究对象,比较水回流法、醇回流法、匀浆法、酶解法4种不同提取方法,优选最佳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可溶性蛋白得率及总提取物得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用小鼠抗惊厥药效验证该提取方法的可行性,进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从提取液蛋白得率及总提取物得率分析,匀浆提取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法;匀浆提取的最优工艺为加入12倍量的水,高速,匀浆提取2次.结论 经小鼠抗惊厥药效验证,采用匀浆法对全蝎进行提取是可行的;验证试验表明,优选的匀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2.
背景:18FDG-PET可为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病变定位,恶性程度评价,活检部位的确定,治疗效果评估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DG-PET在术前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PET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方面的临床研究。 结果与结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项临床非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循证医学推荐级别3项研究为B级,6项为C级,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将治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2/SUV1≤0.5作为预测术后肿瘤坏死率≥9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2(95%CI,0.72~0.89)和0.61(95%CI,0.49~0.71)。SROC为6.17(95%CI,2.84~13.39)。说明将化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比值作为评价术前疗效的敏感性较好,但缺乏特异性;应综合18FDG-PET检查结果与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术前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3.
钙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是动物及人类必需的元素之一,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GTF)的中心活动性成分,在糖脂及核酸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动物实验证明,钙缺乏导致葡萄糖耐量降低、生长缓慢、寿限缩短、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等。研究显示,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从肿瘤预后、假体生存、功能以及手术并发症角度评价股骨近段肿瘤切除、双动型股骨近段假体置换的效果。方法 2001年7月-2010年7月,对96例股骨近段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双动型股骨近段假体置换术。男50例,女46例;年龄15~69岁,平均43.2岁。其中股骨近段骨肿瘤83例,大腿软组织肉瘤累及股骨近段13例。85例采用股骨近段肿瘤型假体,11例使用灭活骨-人工假体复合物重建缺损。根据Enneking分期,ⅠA、ⅠB期以及良性病变24例为A组,ⅡA、ⅡB期56例为B组,Ⅲ期原发肿瘤、骨髓瘤、淋巴瘤16例为C组。术后下肢功能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MSTS93)系统进行评估。结果 93例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3例切口未愈,行清创后全部愈合。8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0年,中位时间6.5年。随访期间死亡28例,均死于肿瘤疾病。A组患者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B组分别为56.5%和41.5%,C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18.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体的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4%和62.5%,高于B、C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P<0.01)。61例存活患者功能随访时间为1~10年,平均4.7年;末次随访时MSTS93评分为63%~95%,平均79%。15例(16.9%)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髋关节脱位,2例假体迟发性感染,8例假体无菌性松动,1例髋臼严重磨损、股骨头向髋臼内上移位,2例髋部痛疼、行走困难。结论双动型股骨近段假体治疗股骨近段肿瘤可使患者获得良好功能,尤其适用于EnnekingⅡ、Ⅲ期及骨髓瘤和淋巴瘤患者;但后期可能因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以及髋部疼痛而需行翻修。  相似文献   
75.
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骶部神经源性肿瘤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48例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手术时年龄17~75岁,平均47岁;男性18例,女性30例.良性肿瘤41例,其中神经鞘瘤19例,神经纤维瘤22例;恶性肿瘤7例,其中神经纤维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肿瘤限于骶前、椎管内没有肿瘤者采用前方人路手术(7例),肿瘤限于椎管内或肿瘤出神经孔向前生长但低于S1平面者采用后方入路手术(22例),肿瘤出骶神经孔向前生长高于S1平面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19例).结果:41例良性肿瘤均行边缘性切除,1例死于围手术期失血性休克、DIC,其余40例中37例均保留至少一侧骶神经,3例因累及骶骨范围较大,出血较多,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恶性肿瘤均行病灶内手术切除,术中均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14.9%)患者术后出现残腔内积血积液,其中4例皮瓣坏死,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愈合.5例(9.6%)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治疗后愈合.采用前方人路手术的患者1例出现腹膜后血肿;后方人路手术的患者中1例出现膀胱、直肠瘘;前后路联合人路手术的19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0~96个月,平均47个月,良性肿瘤患者中3例神经鞘瘤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患者5例局部复发,3例术后出现肺转移,死亡5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骶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可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手术入路,巨大的骶前神经源性肿瘤适合经前路腹膜后切除,椎管内肿瘤必须从后路手术切除,累及椎管的巨大骶部神经源性肿瘤需经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累及骶骨的骨盆恶性肿瘤合理的手术切除及重建方式.方法 1999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有19例累及骶骨的骨盆恶性肿瘤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平均年龄37岁(12~78岁);男性12例,女性7例. 其中,软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4例、骨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1例、骨巨细胞瘤1例、转移癌4例.切除髂骨翼及部分骶骨、保留髋臼手术10例,采用了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自体腓骨或髂骨植骨;切除部分骶骨、髂骨翼及髋臼手术9例,应用组配式人工半骨盆重建骨盆环完整性.结果 肿瘤学结果:7例出现局部复发(7/19,36.9%),其中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2例及转移癌1例.1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至7年,平均4.5年.功能结果:9例保留髋臼、钉棒重建的患者术后正常行走,无步态异常.9例行Ⅱ区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重建的患者中,8例术后2个月能够扶拐行走.ISOLS评分平均20分以上,其中,良好3例,一般5例,较差1例.人工半骨盆重建的患者中,术后脱位1例,行切开复位;因深部感染取出假体1例.结论 对于保留髋臼的髂骨肿瘤切除,采用钉棒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是一种理想的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的方法,可使患者早期恢复行走功能.将股骨头颈植于骶骨侧方,将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卡于质骨块的下方,重建累及骶骨及髋臼的骨盆切除,是一种可取的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实验优选水蛭酶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体外的抗凝活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胃酶加入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药液pH对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条件。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温度42℃,pH1.5,加酶量为300U/g,提取4h。结论实验表明,此方法提取率高,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78.
骨盆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螺旋CT数据通过Mimics 12.0建立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的左、右骨盆、骶骨、股骨近端复合体的面模型,利用Abaqus 6.5进行实体建模。根据各单元CT值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材料属性赋值,再根据解剖部位建立骨盆主要韧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5对S1椎体上终板施加600 N静载荷模拟站立位骨盆受力环境,计算特征部位位移、最大应变及von Mises应力。有限元模型在静载荷下的特征部位应力、应变值基本能够反应骨盆特有的力学结构特性,模型的准确性较高。在几何外形近似的情况下,特征材料赋值建模能够提高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准确性;在有限元计算时应通过更为接近生理状况下的边界及载荷条件进行模拟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切刮术治疗骶骨骨巨细胞瘤的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下,评价切刮术治疗骶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共收治骶骨GCT患者43例。有随访记录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61岁,平均32岁。GCT位于S1~S5者5例,S1~S4者9例,S1~S3者12例,S1~S2者3例,S2~S5者2例;S3~S5者1例;L5~S1者3例。31例患者进行了病灶内切除术,有4例患者进行了广泛切除术。23例患者联合应用术中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其中6例采用了前路手术腹膜后分离腹主动脉阻断,17例采用了术前X线介入下腹主动脉植入球囊,术中临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的方法。未行血管阻断12例。随访12个月~8年5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除1例患者肉瘤变后接受辅助放疗,其余均未接受辅助放疗。结果:血管阻断组平均失血量为3278ml,未行血管阻断者手术平均失血量为5150ml,两组间比较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14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40%),经过手术引流、清创后伤口愈合。7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愈合。血管阻断组局部肿瘤复发率为30.43%(7/23),血管未阻断组复发率为66.67%(8/12),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骶骨GCT行切刮术治疗,术中采用血管阻断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的彻底切除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0.
由国际保肢学会、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5届国际保肢大会暨美国骨肿瘤年会于2009年9月23至26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mb salvage,ISOLS)成立于1981年,学会成立之初的宗旨是提高恶性肿瘤的保肢技术,随后逐渐扩展到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各个领域,是目前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领域影响最为广泛、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