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78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99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SAP患者,行超声引导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治疗;对照组38例SAP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3.2%(χ2=4.73,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χ2=4.80,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0,P<0.05)。治疗后3 d血淀粉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3 d腹腔淀粉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 d白细胞计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3 d心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可以较快地控制SA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及腹腔淀粉酶;微创治疗对SAP患者损伤较少,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快,治疗操作简便,在远期疗效及综合效价方面比开腹手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活性的变化和意义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后3组大鼠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法诱导SAP模型,其中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于造模后5 min分别静脉注射牛血晶素和乌司他丁,而SAP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出现明显的肺损伤,但2个治疗组的肺损伤情况明显好于SAP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术后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基本呈随时间延长的增加趋势;与SAP模型组比较,2个治疗组肺组织湿/干重比、MPO活性降低,HO-1的表达量升高(均P<0.05);2个治疗组间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与肺组织MPO活性和湿/干重比均呈明显负相关(r=-0.79,-0.77,均P<0.05)。结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增高,应用HO-1诱导剂增加肺组HO-1活性能减轻SAP急性肺损伤,乌司他丁对SAP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也可能部分与升高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PANP+TME)的腹腔镜术式与开放手术对男性性功能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术前无性功能与排尿功能障碍的81例B期或C1期60岁以下的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43例为行保留自主神经的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根治术组(腹腔镜组),38例为行保留自主神经的开放手术组(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后排尿障碍和6个月后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切除的淋巴结总数、安全距远切缘分别是(16.5±3.9)个和3.1 cm(1.5~5.5 cm),开腹组切除的淋巴结总数、安全距远切缘分别是(16.2±4.2)个和3.3 cm(1.6~5.7 cm).腹腔镜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和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7.91%(12/43),25.58%(11/43),16.28%(7/43);开腹组分别为28.95%(11/38),23.68%(9/38)、13.16%(5/38);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切除低位的Dukes B期和C1期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仿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气腹对未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行LC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20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未行规范治疗;B组(20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行规范治疗;C组(20例)无高血压病史.检测3组患者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气腹解除后10 min (T5)平均动脉压(MAP).结果:3组间T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3,T4,T5时点MPA均高于B组和C组(P<0.01),B,C两组间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腹对未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后应用大黄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行手术干预的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即给予常规治疗;大黄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20 g泡水50 mL胃管注入治疗,3次/d,分早中晚应用。 结果:大黄组在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上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 结论:大黄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术后,可进一步改善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PTEN以及Kail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PTEN以及Kail的表达,并比较两指标在各因素分组间的差异。 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的PTEN阳性表达率高于胰腺癌组织及Kail阳性表达率低于胰腺癌组织(均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均影响PTEN以及Kail的表达;两基因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TEN 及Kail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用于外伤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降低严重肝外伤患者病死率的外科救治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其中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患者27例,行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者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组患者病死率为21.05%,明显低于早期确定性手术组的40.74%(P<0.05).结论:对严重外伤性肝损伤患者采取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该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人胃癌原位移植裸鼠肝转移模型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方法:将裸鼠皮下传代的SGC-7901细胞株实体瘤组织块移植于裸鼠胃壁,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待其发生肝转移后取胃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SRB法检测肿瘤细胞对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表阿霉素(e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氨甲喋呤(MTX)7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成功建立裸鼠原位移植胃癌转移模型,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100%,肝转移率75%;7种药物中L-OH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肝转移灶,而eADM,MMC对肝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均P<0.05);5-FU,L-OHP,MTX对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抑制率具正相关性(r=0.5203;0.4424;0.3851,均P<0.05)。 结论:胃癌原位移植动物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细胞的对化疗药物药敏性存在差异,以原发灶药敏检测结果指导针对肝转移灶的治疗可能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在严重肝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严重肝外伤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以2010-2012年的43例作为观察组,2007-2009年的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裂伤创面缝合加肝周填塞治疗,对照组采用肝裂伤创面致密缝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腹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表现.结论: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应用于严重肝外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临床用血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0.
患者女,54岁。颈部肿块15年伴颈前区肿块突然增大,局部红肿热7 d,于2012年5月9日以"巨大甲状腺占位伴感染"收入院。体检:体温39.2℃,左颈侧区可及一质硬肿块,大小约15 cm×8 cm,无压痛,随吞咽活动度不佳,下端深入胸骨后,上端深入下颌骨后方。颈前区可及肿块,大小约8 cm×8 cm,突出体表,周边质硬,与颈部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