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7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9例.术后随访,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不良并发症,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对于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能达到良好复位及可靠固定,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PLGA为支架,用含腺病毒介导的LMP-1修饰BMSCs修复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LMP-l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并检测感染病毒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LMP-1阳性细胞的数量,测定各组细胞ALP、OC、COL1表达。建立胫骨近端骨缺损新西兰大白兔模型,以PLGA为支架材料,分为4组:Ad LMP-1转染组、AdLacZ转染组、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处死动物,动态观察并比较缺损区新骨面积,分析其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兔MSC。同源重组成功构建AdLMP-1。体外实验MTT法分析表明AdLMP-1对MSC增殖无明显作用。AdLMP-1可促进OC和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第4、8周时阳性对照组和AdLMP-1转染组的成骨量明显增高(P﹤0.05),随时间延长,成骨均以线性增长,AdLMP-1转染组的成骨量则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时尤为明显。说明AdLMP-1可促进成骨量增加。[结论]构建的Ad LMP-1能高效转染MSCs,且转染后的细胞能促进OC和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PLGA为支架携带腺病毒介导的LMP-1的BMSCs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左氧氟沙星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给予枸橼酸铋雷尼替丁400mg、左氧氟沙星2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疗程10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雷尼替丁40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疗程10d。停药4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结果:治疗组根除55例,根除率91.67%;对照组根除52例,根除率8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于停药后均消失,总体安全性好。结论: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为基础的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10d疗法根除率达91.67%,且不良反应轻微,同时10d疗程费用比对照组低廉,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Ⅲ型开放性胫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1/2010-08治疗的112例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其中男84例,女28例,年龄9~ 69岁.按Gustilo分类:ⅢA 57例,ⅢB 43例,ⅢC 12例.内固定治疗79例,外固定治疗30例,截肢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102例获得平均1.5年(1~4年)随访.97例达骨愈合标准,5例骨不愈合;76例已取出内固定物.结论 有效的早期清创,正确的内固定,合理的软组织修复,可有效减少感染、骨不愈合及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吴勇刚  鲜成树 《四川医学》2013,(12):1952-195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因发现右下肢静脉扩张迂曲10年入院.术前诊断:①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②高血压;③痛风.行右下肢下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术后第5天,更换敷料见右侧腹股沟区切口约1cm未愈合,切口内有清亮稀薄的渗液,经换药、切口内置引流条等处理,清亮稀薄渗液无减少,引流液苏丹染色阳性,诊断术后淋巴管瘘.继续予局部引流,敷料外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渗液无减少,敷料经常被浸湿,每日需更换敷料2~4次.将引流条改用油砂条填塞加压后,渗液仍无减少.术后3周,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拆线,除约1cm切口未愈合外,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这时用镊子探查切口,见已形成深约4 cm,宽约1cm的窦道,挤压窦道可见稀薄清凉的渗液溢出.再次手术,行右侧腹股沟区切口探查,淋巴管缝扎.术后患者伤口愈合,随访至今,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ABC法"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要求的1 200例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胃癌高危人群的年龄分界将研究对象分为40岁和≥40岁两个群体;比较两个群体中胃癌风险分层各组例数和病理构成比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40岁和≥40岁2个群体中C组和D组例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人群中被要求进一步胃镜检查的例数明显增多;在≥40岁人群中,B、C、D组中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发生率与A组和40岁人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ABC法"进行不同群体的早期胃癌筛查,可以对筛查人群进行胃癌风险分层,减少了不必要的胃镜检查人数,避免了用单一的血清检测方法对早期胃癌的漏诊,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治疗皮肤病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是治疗中风等血栓性疾病的名方.笔者临证借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症,亦颇有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奉贤区奉城医院178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院前及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178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户口所在地(本市或外省市)等。结果40~59岁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男性(142例)死亡数明显多于女性(36例)。6:00-10:00和18:00-22:00时间段的死亡病例相对较多。院前死亡52例,占同期死亡总数的29.21%。急诊死亡原因中,心源性猝死、各种创伤和脑血管疾病分列第1、2、3位,创伤以车祸为主,儿童死亡以意外伤害为主。40~59岁年龄段患者的急诊死亡原因以各种创伤(42.31%)和心源性猝死(38.46%)为主,其中因创伤死亡的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多于本市人员。结论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意外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海桐皮汤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5月,66例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僵硬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均接受常规推拿,观察组加用海桐皮汤熏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积分法)、踝关节功能。结果⑴剔除3例,95.45%(63/66)的受试者完成研究。⑵VAS评分:治疗前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低于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结论海桐皮汤熏洗可显著提高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可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发生骨折移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5月,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骨折移位的6例,6例均为E-Vans分型Ⅲ型、Ⅳ型骨折,术中均未对包括小转子在内的后内侧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结论包括小转子在内的后内侧骨折块的复位固定,对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对小转子骨折不复位固定是引起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骨折移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