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9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48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677篇
内科学   35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20篇
综合类   1293篇
预防医学   578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523篇
  6篇
中国医学   468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前列腺素E2不仅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炎性递质,而且在骨组织形成与改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且前列腺素E2在其他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检测其促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剂量,筛选出前列腺素E2的效应基因,评价前列腺素E2诱导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配制10-2,10-3,10-4 ,10-5,10-6 g/L不同质量浓度的前列腺素E2溶液,分别与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空白组为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L-DMEM。MTT比色法及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筛选出前列腺素E2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最佳剂量。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最佳成骨诱导浓度前列腺素E2诱导后14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诱导组的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与结论:不同质量浓度前列腺素E2诱导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前列腺素E2最佳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浓度为1×10-4 g/L,前列腺素E2最佳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浓度为1×10-5 g/L。基因芯片筛选发现Cxcl13、Cd55基因及 PPAR、MAPK信号通路可能与前列腺素E2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关系密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92.
右向左分流目前被认为与隐源性卒中密切相关,右向左分流分为心内分流及心外分流,在心内分流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已经得到神经内科医生的广泛认识,但在心外分流中,由于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发生率低,往往被忽视,但其卒中及复发的概率要远高于PFO。目前发泡试验已经广泛应用到右向左分流的筛查中,对于早期分流及三个心动周期内出现栓子的阳性患者,我们往往将其全部归为PFO,并且认为肺内右向左分流栓子出现的时间要长于在心内分流的时间。但事实上分流的时间并不存在某一绝对界值,单纯根据时间不能区分心内及心外分流,本文主要分析使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d trans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c-TCD)检测PAVM所致右向左分流及其分流特点。  相似文献   
993.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工作开展6年来的社会效应。方法将2005年6月1日~2011年1月4日德宏州所有参加MMT且有随访记录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入组治疗时建立的"基线调查"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线"资料,以最近1次随访评估作为"随访",并按其服药时间分层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共有4 306人参加MMT,将其中有随访记录的2 562人(59.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MT,过去1月使用毒品的比例由基线时100.0%下降至随访的13.7%;过去1个月注射毒品者的比例由基线时24.4%下降至随访的9.7%;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基线时27.9%上升至随访的38.5%;过去3个月发生过违法犯罪行为的比例由基线时11.5%下降至随访的3.9%;目前有工作的比例由基线时24.9%上升至随访的34.1%;HIV感染者的安全套使用率由基线时49.2%上升到随访的73.5%。结论 MMT在促进研究对象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降低毒品危害、回归社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意义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miRNA芯片技术建立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miRNA差异表达谱,从中发现与早期手术创伤后应激相关的miRNAs。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手术模型。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ALT、AST和CRP浓度水平及肝脏病理改变,评估腹部创伤后大鼠应激情况。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筛选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和TargetScan)预测候选miRNA的靶基因。结果:血清miRNA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24个miRNAs在2/3部分肝切除术(PH)后24h大鼠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特别是miR-9,其在2/3PH术后24h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术前的50多倍,real-time RT-PCR检测miR-9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DH1、E-cadherin、MTHFD2、PDYN、MCPIP1、BCL2L11、CMA1、Map3k1等可能是miR-9的靶基因。结论:腹部手术创伤后,大鼠血清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提示miRNA可能参与调控创伤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估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远视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9例53眼远视患者行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并随访1年。术前远视度数为+3.75~+10 D,平均(+6.84±2.95)D。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和屈光度的矫治情况,并采用角膜地形图、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反应仪等观察手术后角膜形态及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患者UDVA、UN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SE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UDVA、UNVA、等效球镜度(SE)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术后1年14眼(占26.4%)BCDVA提高1行,12眼(占22.6%)BCDVA提高2行。仅2例患者3眼(占5.66%)术后由于出现排斥反应而BCDVA下降,更换角膜基质透镜后,所有眼均未见BCDVA下降。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角膜平均曲率值(Avek)较术前明显增高,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表面不对称指数(SAI)也明显增大,中央角膜厚度(CCT)明显变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角膜OCT检查可见角膜基质植片在位、透明,术后1年角膜植片分界线仍然清晰可见。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43,P=0.216;F=1.744,P=0.128)。结论全飞秒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远视术后1年安全、有效,预测性好,为远视患者提供了新的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髁突骨软骨瘤及继发牙颌面畸形同期矫治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根据影像学资料,运用Dolphin Imaging 11.7 Premium 和Mimics软件进行虚拟外科手术设计并制作3D打印手术导板,指导髁突骨软骨瘤及继发牙颌面畸形的手术矫治。通过对比模拟头颅模型与实际术后CT重建模型评估此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患侧关节功能、咬合关系以及颜面对称性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模拟术后模型与术后扫描重建模型对比中,中切牙与第一磨牙的误差均保持在1.4 mm以下,最大误差出现在颏部,约2.4 mm,显示了新方法的准确性。结论:结果显示虚拟外科手术设计和手术导板有助于髁突骨软骨瘤继发牙颌面畸形的准确诊断、治疗方案设计、准确截骨以及重置骨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WA)治疗子宫肌层良性病变消融过程中及消融后期消融区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588例,其中子宫肌瘤患者25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333例,消融过程中及消融后3、6、9、12及24个月,灰阶超声观察消融区声像图表现,并与磁共振成像表现对比。 结果消融过程中588例子宫肌层病变灰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以微波辐射点为中心动态扩散的高回声,随微波辐射时间延长高回声范围逐渐增大,直至消融停止。消融结束后即刻所有病例消融区仍呈高回声,但无血流信号,静脉造影无血流灌注。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所有病例消融区病变回声逐渐减低,呈不均质回声,但整体回声仍高于周围正常子宫肌层。3个月后开始消融区病变出现灶状无回声区,12个月后无回声区逐渐缩小或消失,消融针道呈条状高回声,24个月时消融针道高回声仍清晰可见。超声表现提示患者消融效果较好,治疗病灶逐渐吸收。 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层病变过程中及治疗后灰阶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可实时监测消融过程,也可后期评估病灶转归。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总结外生型突入桥小脑角区胶质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外生型突入桥小脑角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灶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5例病理结果均为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WHO Ⅱ级)3例,高级别胶质瘤(WHO Ⅳ级)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2~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结论 突入桥小脑角区胶质瘤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进行正确的术前定性诊断;预后较颅内其他部位胶质瘤差,可能与后组颅神经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3%~8.5%[1],以尸体供肾者多见。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完成肾移植102例,其中7例发生移植肾破裂,发生率为6.86%,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3~55岁,平均45.2岁,原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