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相关技术特点的研究和分析,围绕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将物联网和医疗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介绍了医疗物联网相关背景,并从医院工作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效率化角度,提出了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背景:临床多根据影像资料中腰椎间盘径线尺寸来选择假体型号和预计置入数量。
目的:以X射线片和MRI测量分析正常人腰椎间隙高度、腰椎间盘及髓核径线,获取与人工髓核假体相关的椎间盘基础数据。
方法:随机抽取157名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腰椎间隙前缘、中点和后缘高度。随机抽取106名正常成年人腰椎MRI片,测量椎间盘及髓核的横径和矢状径。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椎间隙自上而下逐渐增宽,腰椎间隙后高较低,近50%的L2/3、L3/4、L4/5椎间隙后高和约39.5%的L5/S1椎间隙后高位于7~9 mm区间。②MRI片:腰椎间盘横径和矢状径从L2/3至L5/S1依次增大。约46.7%的椎间盘矢状径大于37 mm,仅49.0%的髓核矢状径大于24 mm;本组髓核平均横径33.5 mm,平均矢状径23.4 mm。髓核矢状径均大于12 mm。约22.9%的髓核矢状径大于24 mm。提示多数国内患者需行单枚PDN假体置入,7 mm为最适用的PDN假体高度,临床不宜将椎间盘矢状径大于37 mm作为国人PDN假体置入数量的术前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较罕见的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胰腺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其诊治经验,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2001年9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21例SPTP患者,男5例,女16例,年龄11~36(21.4±5.6)岁.病程1d至4年.临床表现:15例无任何不适,无意中或查体时发现腹部包块;5例因上腹部疼痛就诊;1例因外伤后外院开腹探查发现胰腺体尾部肿瘤破裂出血,压迫止血后转来我院,再次行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低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9月-2010年9月间收治的62例低龄及325例中高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SPSS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Long 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曲线。结果:本组低龄结肠癌病例占同期结肠癌患者的16%。两组结肠癌患者在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结肠癌病理类型以低分化、未分化、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多见,共39例,占62.9%(39/62),中高龄组占8.3%(27/325),(P<0.05);高、中分化腺癌则相反,中高龄组占91.7%(298/325),低龄组占37.1%(23/62),(P<0.05)。低龄组Dukes分期多以C、D期为主,中高龄组以A、B期为主,分别占71.0%和85.7%;低龄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多以Ⅲ、Ⅳ期为主(76.4%),中高龄组Ⅱ期为主(61.8%)。术后3、5年生存率中高龄组明显优于低龄组,分别为80.0%、54.4%和48.6%、10.0%,(P<0.05)。结论:与中高龄结肠癌相比,低龄结肠癌在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分化程度低、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率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低龄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经脾静脉置管抗凝治疗对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脾切除断流术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和(或)强化螺旋CT扫描监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全部随访3个月,对照组累计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6.7%,置管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脾静脉置管以200U/h的剂量输入肝素溶液对体循环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影响。结论断流术后经脾静脉置管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制颅脑标本在CT、MR横断面扫描以及机械切削过程中的固定装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自制的有机玻璃装置,以眦耳线为基线对颅脑标本进行固定,然后对其进行CT、MR扫描,并进行机械切削,获得相对应的CT、MR扫描及切削标本的断层图像资料。结果 用自制固定装置固定的颅脑标本经CT、MR扫描及切削所获得的断层图像资料得到了理想的对应效果。结论 通过自制的颅脑标本固定装置获得CT、MR扫描相对应的断层图像资料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