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的时机及疗效。 方法共选取急性颈髓损伤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A组于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B组仅于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于入院时、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各组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对各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治疗满意度指数(PSI)进行比较。 结果3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A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明显优于治疗B组及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B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PSI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颈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PSI明显优于颈髓完全损伤性患者 (P<0.05)。 结论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可促进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多角度投照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导针置入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将一个正常成人股骨近段标本划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4个区域,分别对4个区域的导针进行多角度投照.结果 正位旋转与侧位展收与尖面距有线形关系,并且发现已经穿出股骨头面的导针在正侧位投照仍均在股骨头中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导针尖区域可选择不同的投照角度来确定导针是否穿出股骨头.结论 导针如果在正侧位上均在股骨头里面,仍不能排除导针已穿出股骨头,需加照相应角度确定.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漏斗技术"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并对该技术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8年7月至少有1枚螺钉置于T1~T12的3具人类尸体标本和11例患者的资料.由一位缺乏胸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年轻脊柱外科医师采用"漏斗技术"完成全部螺钉的置入.根据术后薄层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及各种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3.1个月,未见医源性血管、神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失败率在标本和患者分别为14%(10/72)和15%(8/55);标本和患者危险性穿破分别为2枚(3%)和1枚(2%);置钉准确性在标本和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6枚(11%)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上壁,未见椎弓根下壁和前壁穿破;患者置钉准确性比较:T1~T4比T5~T8(P>0.05)、T1~T4比T9~T12(P>0.05)、T1~T8比T9~T12(P>0.05).在所有患者中,仅1枚螺钉需要重置.年轻脊柱外科医师在第1、第2、第3具标本上发生置钉失败数分别为6枚、3枚和1枚.结论 "漏斗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和经济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一致,通过该技术使年轻医师迅速安全、准确置入胸椎弓根螺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水平与瘦素、瘦素受体的相关性。 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连续性选择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一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骨折椎体、上下连接椎体骨密度、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分析相应椎体与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椎体骨密度显著降低[(0.42±0.17) g/cm2 vs.(0.67±0.18) g/cm2,P<0.001];上一节段椎体骨密度显著降低[(0.48±0.12) g/cm2 vs. (0.61±0.15) g/cm2,P<0.001];下一节段椎体骨密度显著降低[(0.51±0.14) g/cm2 vs.(0.66±0.17)g/cm2,P<0.001];瘦素显著降低[(2.28±0.42)μg/ml vs. (2.74±0.71) μg/ml,P<0.001];可溶性瘦素受体显著增高[(25.57±7.48) kU/L vs. (21.62±8.12) kU/L,P=0.013)]。骨折椎体、上一节段、下一节段骨密度与血清瘦素均正相关(r=0.197、0.214和0.211,均P<0.05)。 结论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瘦素显著降低,与椎体骨密度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法治疗脊髓损伤(SCI)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患者82例,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拔除尿管试验,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膀胱B超检查和尿动力学测定,最后于随访结束时对2组患者进行满意度指数(PSI)评定。 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拔除尿管成功率为87.5%,对照组仅为42.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有膀胱巨大结石,有25例有不同程度尿路感染;治疗组患者中未见膀胱结石和尿路感染。治疗后,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对照组患者满意15例(35.7%),治疗组患者满意27例(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法可显著改善SCI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46.
林光锚  刘良乐  叶丽洁 《中医正骨》2014,(4):266-268,3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计划在肘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肘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计划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锻炼法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12周,采用Mayo评分法评价2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同时,观察对比2组患者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结果:①肘关节功能。不同时间点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693,P=0.000);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t=19.924,P=0.000),进一步比较显示术后2周、4周、12周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8.52±7.78)分,(36.68±5.28)分,t=24.025,P=0.000;(71.92±6.57)分,(55.78±4.72)分,t=25.234,P=0.000;(88.65±9.47)分,(61.36±7.76)分,t=28.338,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1.863,P=0.000)。②肘关节僵硬发生率。观察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而影响日常生活,需返院行关节镜下松解术;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而影响日常生活,需返院行黏连松解术。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4.770,P=0.000)。结论:在肘部骨折术后康复中采用综合康复计划,可以预防肘关节僵硬的发生,改善肘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采用"漏斗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至少有1枚螺钉置于T1-T10之间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17~56岁,平均38.5岁;1例失访,1例在随访前因非相关性原因死亡。根据术后薄层CT扫描评估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及各种并发症。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3.2个月,未见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08枚,置钉准确性T1-T4低于T5-T8(P=0.80),T5-T8低于T9-T10(P=0.07),T1-T4低于T9-T10(P=0.06)。27枚螺钉(13.0%)发生错置,其中,14枚(6.7%)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7枚(3.4%)穿破内侧皮质,5枚(2.4%)穿破椎弓根上壁,1枚(0.5%)穿出椎体侧方,未见椎弓根下壁和前壁穿破,4枚螺钉(1.9%)为危险性穿破。结论:漏斗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和经济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通过该技术使年轻医师迅速安全、准确置入胸椎弓根螺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8.
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可行性、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应用缝线锚钉修复的1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7~46岁,平均33.5岁。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对手术时间、锚钉置入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异物反应、跟腱再断裂等。平均手术时间35.5min,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16例共置入缝线锚钉19枚,其中1枚置偏。跟腱功能恢复情况:优13例,良2例,差1例。随访工作及生活满意,X线均未见锚钉移位。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手术简捷、固定确实、疗效优良、并发症低,是一种较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缝线锚钉与传统钢丝缝合法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5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锚钉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52岁,平均35.5岁;采用缝线锚钉对其进行修复。钢丝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2~53岁,平均37.6岁;采用传统钢丝缝合法对其进行修复。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记录锚钉与钢丝置入的位置,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跟腱功能等进行比较,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2个月,所有患者获随访。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锚钉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均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P=0.00;χ2=5.42,P=0.02);锚钉组的术后跟腱功能优于钢丝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2)。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与传统的钢丝缝合法比较优势明显,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用"漏斗技术"植入椎弓根螺钉对固定胸段脊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成人胸节段脊柱(T6~T10)标本14具。将这些标本分为两组,每组7具,分别用"漏斗技术"和Magerl技术作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完整和固定的脊柱标本分别测量各种体位下的位移刚度、包括纵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轴向旋转,并测量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强度。结果与完整脊柱段相比,两种技术内固定均使脊柱标本的位移刚度明显增加(P0.05),但这两种技术间无显著差异。用"漏斗技术"固定的螺钉拔出强度明显低于Magerl法固定(P0.05)。结论由于"漏斗技术"咬除了椎弓根后侧部分骨质,可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虽然该技术对固定脊柱的刚度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螺钉的锚固强度。因此,我们建议将其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